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有理数,算术数的前面就带了正、负号,这种符号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同学们往往分辨不清楚,现将这个“-”号的含义分析如下:一种含义是“负”,表示一个有理数所带的是负号,称为性质符号,如-2,-5等。一种含义是“减”,是表示运算的符号,称为减号。还有一种含义是“相反”,是表示某数的相反数的符号,如在+5的前面加一个“-”号,即-(+5)=-5,就成为它的相反数-5,如果数a<0,那么-a就是它的相反数,即-a>0.对于这个“-”号,在什么时候表示性质符号,读作“负”,什么时候表示运算符号,读作“减”,什么时候表示“相反”,读作某数的相…  相似文献   

2.
运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掌握运算技巧,就能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并对计算产生兴趣。下面是两组题:一、20. 23-4. 65-5. 356. 18-(5. 18+0. 24)2700÷(27×5)25÷20×4二、7. 44-4. 83+2. 566. 09+2. 74-1. 098. 1×4÷0. 912. 5÷0. 04×8显然,按“从左向右”或“先算括号”内的顺序来计算,是不简便的。从第一组题的简便算法中可以发现: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或  相似文献   

3.
立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重构有理数加减运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理数加减运算一直遵循着固有模式,学生对有理数加减的思维与现行教材模式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重新构建有理数加减运算,应将加号与正号,减号与负号的统一作为切入点,从发展小学加减运算,比较相反数的求法及“ ”可省略中归纳得出添(去)括号法则,并运用交换律,添(去)括号法则,实现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向小学加减运算转化.  相似文献   

4.
Q:负数与带负号的数相同吗? A:不相同.负数是相对于正数而言的.它永远小于正数.负号“-”只是一个符号,它仅仅是一个标志.负数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带负号“-”;②负号“-”后面的数为正数.两者缺一不可,如-5.特别地,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字母既可以代表正数,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学习了有理数以后,接触到去括号的知识时,不是符号搞错,就是忘记乘以括号前面的系数,尽管自责过许多次千万要小心,但效果仍然不佳。初学者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该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就是八、九年级的同学也难以把握),笔者从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总结出一个短句“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括号前面的系数都乘到。”下面对短句的内容分步进行解释。1、去括号,看符号。这里的符号是指括号前面的符号,如2 4(-2x-4)-2(x 2)这个式子,对于 4(-2x-4)和-2(x 2)这两个整体中前面“ ”和“-”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运算符…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里,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运算符号,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定含义,如“+”、“-”、“×”、“÷”,分别表示加、减、乘、除.实际上,除了四则运算外,还可以预先规定好符号的运算意义,形成新的对应方法,并按定义进行运算,同时,注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姨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  相似文献   

8.
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重要内容,学好因式分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因式分解这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如下几个易错问题。一、忽视“1”的作用而漏项在提取公因式时,很多同学易忘记观察被分解多项式的项数是多少,没有深刻理解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故在分解因式时忘记“1”在这个多项式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例1分解因式4x2-5xy+x.错解:4x2-5xy+x=x(4x-5y),这样就漏了“x”这一项,提出“x”后应由“1”来补其位。正解:4x2-5xy+x=x(4x-5y+1).二、提取公因式时没有注意符号的变化忽视了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括号前是负号,…  相似文献   

9.
去括号,很重要,做加减,要用到;如何去,才算好?守法则,第一条;括号前,正负号,去掉时,注意到;正括号,自去掉,括号内,要照抄;第一项,不带号,要自觉,添正号;负括号,要变号,变号时,要公道.说明去括号是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这种变形在整式加减运算中常常要用到.怎样去括号呢?应熟记、理解、遵守去括号法则;抬号分为两种,一种是括号前带正号“+”,通常称为正括号,另一种是括号前带负号“-”,称为负话号,在把这个括号及其前面的符号去掉时,要注意分清是正括号还是负括号.如果所去的括乌是正括号,那么这个括号…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只给学生强调“-”号的两种作用:一是作为运算符号,表示“减法运算”,如5-2=3;二是作为用数字表示的实数的性质符号,表示“负”,如-3。以致许多学生错误地理解“-a”前面的“-”号的意义,误认这里的“-”号也是性质符号。其实“-”号还有第三种作用,它表示“将后面字母所表示的数转变为和它自身相反的数,”例如-a是a的相反数。字母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实数,当a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物理中,由于涉及正、负的物理量和运算公式较多,其含义依不同情况有所不同,再加上学生对正、负的数学意义有较深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对认识和运用物理量的正、负号会产生不少困难和错误.因此,只有先弄清楚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予以运用.常见的物理量的正、负,可分为“性质符号”和“量质符号”,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是0     
我是0,同学们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认识我,当时我的别名是“没有”.不过,千万别看我,我与我的兄弟(1、2、3、4、5、6、7、8、9)联手,再借助一些符号(如小数点、分数线、负号等),就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值的大.如果我站到任何一个正整数(如89)的右,这个数便扩大10倍(由89变成890).如我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一对孪生兄妹,一阴一阳,一负一正.我是老大“+”号,她是二妹“-”号.同学们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认识了我们,当时我的别名是“加号”,二妹的别名叫“减号”,我们都是运算符号。  相似文献   

14.
1.运算类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是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必有数.  相似文献   

15.
思维空间站     
《中学生数理化》2005,(3):32-33
脑筋转转转请你利用四个8及+、-、×、÷、括号等运算符号,列出五个算式来。使它们的答案分别是0、1、2、3、4.你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6.
成志强 《教师》2008,(12):90-90
有些物理量要用正、负号表示,常见的物理量的正、负号可分为“性质符号”和“量质符号”。一、性质符号:表征物质属性、基本结构的物理量物体带电的正、负,粒子的正、负(正负电子)等。正、负号用来表征物质电性情况。电源的正、负极,表征极性的电势高、低。直流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接线柱的正、负,表示电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二极管的正、负,表示二极管在电路中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负指数幂的意义:a~(-p)=1/(a~p)(a≠0,p是正整数),不难得到负指数幂的下面几个性质: (1)a~(-p)与a~p互为倒数,即a~(-p)=1/(a~p)或a~(-p)·a~p=1. 我们可以利用性质(1)简化运算.  相似文献   

18.
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 =am +n(m、n都是正整数 ) ;②(am) n=am n(m、n都是正整数 ) ;③ (ab) n=anbn(n为正整数 ) ;④am÷an=am -n(a≠ 0 ,m ,n都是正整数 ,且m >n)是整式乘除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 ,要注重“三用” ,避免“三错” .一、注重三个运用1 综合运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一般要综合运用幂的运算性质及其他数学知识来解决 ,要细心观察算式 ,明确运算顺序 ,即先算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再算同底数幂的乘除法 ,然后加减运算 .例 1 计算 :(x4) 2 -x· (x2 ) 2 ·x3 + (x2 ) 4-( -x) ·( -x) 3 · ( -x2 ) 2 .解 原式 =x8-x·x4·x3 +x8-…  相似文献   

19.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三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三部分。本单元共有10个例题,8个练习,需要16课时完成。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较复杂的混合式题和三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六册学习的混合运算是小括号中只有一步计算的题目,如:(440-280)÷(300-260),本册学习的是小括号中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如例1:100-(32+540÷18),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然后,出现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即例2:4…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请你分别在四个5和四个9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括号等),使它们运算的结果分别等于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