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耀坚 《幼儿教育》2004,(12):42-42
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颇受关注,一些幼儿园教师也开始尝试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作为一种不同于量的研究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具有强烈的人关怀和平民意识,它强调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生活世界或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倡导研究参与到研究情景中去,直面事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作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马文华  孙爱琴 《考试周刊》2014,(20):162-163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运用于学前教育研究有以下特点:研究资料来源的多样性、所叙述内容的情景性、所述内容对人的关注、强调民主和平等。教育叙事研究运用于学前教育的适切性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靠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等。  相似文献   

3.
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演化发展大致经历了边缘化时期、转折时期和繁荣时期。质的研究不仅为教育社会学的领域增加了情景化、过程性的知识,也为传统的理解引进了新的声音、视角和主题。教育社会学领域引进质的研究方法有其必然性。质的研究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教育行动研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质的研究方法,而学术界对量的研究方法的介绍相对比较多,下面对在教育行动研究的求“真”阶段如何使用质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由于篇幅有限,下面只讨论质的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潘娟 《早期教育》2004,(5):U003-U003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较适合运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信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焦虑心理”等的研究。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系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方式、技术和目标都相继出现,进而形成了新课程教育框架。而对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教学活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展开讨论,并提出情景创设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淑芳 《文教资料》2008,(14):95-96
教育实验是在教育情景中,主动地变革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控制来获得教育现象因果规律的教育研究方法.师生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实验的源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际的教育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偏离师生生活世界的现象.本文主要从教育实验的假设、评价和推广三方面分析教育实验与师生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取向。本文就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产生背景、理论观点及特征等作了阐述,并比较了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量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别,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9.
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量化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的主导地位,在过去三十年受到质性研究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无论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还是评鉴过程中,政策参与者特别是政策受众,对有关政策所赋予的主观意义对政策的成败至为重要。本文正是以教育政策研究中量化与质性研究取向的争论作起点,整理质性研究中三个方法学取向(现象学、语言学、诠释学)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建构出一个整合的质性研究的指导架构,以作为质性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定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情景是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以及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从社会生活情景中发现、提出和解答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其思维过程与解答一般物理习题有较大不同.我们曾以“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着陆为例,对高中学生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做了观察探讨研究,下面就是这一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作教育研究有很多路子,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方法、哲学思考的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这里特别推介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以及我个人的理解,我对“质的研究方法”得出如下一个初步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相似文献   

12.
<正>理想的德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植根于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日常所处的环境氛围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在各类活动和交往中点点滴滴地体悟成长。1.在生活情景中感悟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中借助(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件中受到教育、感悟。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道理,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情景;其二,生活中有很多教育资源,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走入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释流动在现象背后的真实。运用经验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从而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瑰象中的深层规律,不失为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作教育研究有很多路子,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方法、哲学思考的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这里特别推介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为什么要作“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教育研究有很多路子,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方法、哲学思考的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这里特别推介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丽丽 《文教资料》2011,(15):136-137
教育生活中出现的往往是教育的碎片,教育的案例.而这些片段恰巧是教育叙事的精华所在。教育工作者如何作教育质的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成长,正好是这些碎片进行有效有机的组合与提升。本文通过教育碎片,在教育叙事中用网络QQ空间进行刻录,以便对教育时段进行反思与提升.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用心灵去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记录事件碎片,以达到教育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释流动在现象背后的真实。运用经验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从而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深层规律,不失为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张永 《职教论坛》2012,(18):45-48
作为一种基于批判理论的质的研究方法,RUC生活历史法丰富了国内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话语和操作技术。RUC生活历史法源于全球化与知识社会中教育研究重建的需要,它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探究作为主体意义建构持续过程的终身学习过程。就操作技术而言,它吸收了常见的质的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并在资料分析上运用了能够揭示学习潜能的深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研究中质的和量的研究设计之探讨(连载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设计主要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设计。本以现有的远程教育研究的实例阐述了如何进行量的和质的研究设计。在量的研究设计部分,作介绍和分析了样本设计的一般步骤、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具体方法、研究工具的信度以及研究工具的效度。在质的研究设计部分,则描述和探讨了质的研究特征、样本设计的具体方法、资料收集的步骤以及质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作最后指出,在远程教育研究中,可以采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不同抽样方法的结合,发扬每一类研究的长处,避免每一种研究的不足,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再次掀起了质性研究的高潮。质性研究因"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无论是在材料收集还是在分析过程中不仅涉及如何去做,更与我是如何做的直接相关,因此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和国别本土性。叙事研究和客观阐释学便是源起于德国的两种本土研究方法,其一方面深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扎根于传统的阐释学方法论。正是这一特质,加之不断系统深化的制度化建设,为质性研究在德国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沃土,从而为当前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