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时政     
政府信息应走在传言前面据长江日报,“广元蛆虫柑橘“短信已经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公共事件。这起事件可以说是“传言“走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前面。这些年,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受到的质疑不少。信息公开浓缩着政府自我变革的政治勇气,承载着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渴望,让人们不再从传言那里获知信息,让政府不被传言逼着走,政府信息公开应当也可以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郑岗 《声屏世界》2011,(5):57-57
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城市电视台电视时政栏目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中,电视时政栏目要以提升媒体公信力为出发点,确立准确、及时、权威的定位准则,在引导社会舆论、强调传播到达率上有所作为。媒体公信力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承担着发出主流声音的重任。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是时政栏目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3.
时政     
官员问责岂可越来越像“涨价听证会”;“十大民生决策”是百姓发给政府的金奖.  相似文献   

4.
时政     
“三驾马车”反垄断,专家建议加强协调,政府聘员薪酬涨70%,程序合法吗。  相似文献   

5.
时政     
上海率先出台党代表任期制办法;专家建议适当增加省级政府数量;  相似文献   

6.
时政     
山西:政府媒体定期早餐会;喜看“新意见阶层”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时政     
《青年记者》2008,(8):5
中国新一届政府面临众多挑战;政治因素是中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时政     
《青年记者》2008,(13):5
责任政府的渐进路径;反腐败5年规划直指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时政     
我国官员问责制面临瓶颈;义乌“扩权”成中国权力最大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建设,而政府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一环。笔者就当前政府网站建设中出现的"形象工程"的相关问题做一些分析,探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时政     
审计署:部分地区变相损害农民利益;扬州“政府雇员制”引争议;福建强化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2.
时政     
怎么看领导干部找替身开会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推出了“怎么看领导干部找替身开会”的专题调查。57.69%的受调查者对领导干部找“替身”开会表示同情或谅解;69.15%的认为领导干部找“替身”开会的现象比较普遍,超过三成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替领导参加会议;82.97%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会风较差;会议不重要或者纯粹浪费时间,是领导干部找“替身”开会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与百姓生活利益密切相关,是读者关注的内容,是各种新闻媒体新闻竞争的主"战场".目前政府信息大部分公开,时政记者只要关注所负责领域的信息,做到不漏新闻不是难事.但是,难的是要抢出独家新闻,时政新闻跑出亮色、特色.  相似文献   

14.
“困难是暂时的,走过去是一片天。”着手沈阳新政的大小官员抛弃了这种富有诗意的说教,选择了关注民生的务实行动。外界肯定了这种做法,因为只有以民为本的新政,获得民意的最大支持。尤其是下岗失业,以一种远期的预期净收益来试图说服他们支持新政。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廖毅文 《军事记者》2007,(10):28-29
党和国家、军队重大时政活动的新闻报道,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获取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和政策法规性。长期以来,如何使政治性强、思想容量大、信息资源丰厚的时政活动,打破枯燥单一的新闻报道模式,创新拓展新的报道角度和报道面,强化信息观念和服务受众的意识,增加可读性,一直是新闻媒体不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卫萍 《视听纵横》2010,(4):104-104
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新闻的经典定义。但我们常常比较狭隘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信息论的角度,作为信息的新闻,事实上包含了两大类别:一类是“硬性”的“理性信息”;一类则是“软性”的“情感信息”,(当然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相分离)。人们为什么要每日甚至是每时每刻地通过大众传媒搜取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呢?除了了解和掌握那些必要的硬信息以便正确地决策之外,还要获得充分的软信息,即满足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胡健 《新闻三昧》2006,(1):68-69
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已成为许多人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仍时时受到质疑,网络新闻传播仍陷于信任危机。当人们提及自己所知信息来源,从“报上读到的”、“电视上看到的”、“广播里听来的”,又增加了“网上搜得的”以后,“网上搜得”常常最不被信任。因此,如何缓解网络新闻的信任危机,是网络媒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媒介与受众之间一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关系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经历了从崇拜,到依赖,再到怀疑的过程。本文以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变迁为出发点,指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怀疑情绪日益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媒介怀疑的概念、理论溯源及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9.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但时政新闻本身是具有较强新闻性的,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原本应该引人注目的时政新闻,却不太受读“待见”,这是一个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卫萍 《视听纵横》2009,(3):112-1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新闻的经典定义。但我们常常比较狭隘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信息论的角度,作为信息的新闻,事实上包含了两大类别:一类是“硬性”的,可以称为“理性信息”;一类则是“软性”的,可以称为“情感信息”。当然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