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点和价值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就要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广集民智、广聚民力,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激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关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导航把脉、凝魂聚气,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力量,实现以文育人、以文乐人、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与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走科学发展之路、坚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路径,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管理包括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研究中国大学软实力,需要自觉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具有精神境界上的包容性、是非判断上的道德性、价值取向上的发展性、实现路径上的平衡性等特征,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来源,在观照大学软实力方面,具有满足大学软实力建设整体性布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大学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成为研究大学软实力的理论和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奈提出的Soft Power概念在中国分别被译为软权力、软力量和软实力并且三者通用.软权力比较适合奈提出该术语所对应的国际政治学语境.软权力是超越传统政治学帝国和霸权范畴对权力概念的扩展性解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权力格局的变化与美国在这一格局中悖论性的地位:一个帝国或霸权难以发力的新时代与一个无可匹敌的强大国家.软力量则是全球化时代多元势力崛起溢出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历经全球化发展与制度性变迁,小国乃至非国家性的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大公司等都可以参与全球性的博弈,它们所依据的是自身的软、硬力量而不是权力.软实力则是对soft power的误译,它对应的应该是soft power resources.文化软实力概念在中国受到各方特别的关注,反映了中国软权力资源(价值观、政策、文化)相对缺乏的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的价值之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是价值观的较量.我们应当基于对软实力竞争核心和本质的理解,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意义,强化人们的价值自信,塑造国家的价值形象,优化价值传播的文化载体,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确立强劲的价值主轴.  相似文献   

6.
在软实力发展背景下大力发展武术产业是时代所需,武术产业发展对中国软实力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武术产业的发展能很好地将武术蕴含的文化元素输送到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国树立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良好形象和追求和谐、共同繁荣的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从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地位.在软实力背景下中国武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体现愉悦享受、平凡真实的技击搏斗、武德精神等文化品格.武术产业发展应围绕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能开发的文化符号,打造武术产业品牌,通过各种传媒渠道、政府扶持等途径最大范围地扩大消费群体,拓展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武术产业在国家软实力提升过程中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约瑟夫·奈教授的英文论著,结合我国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进程,从“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辨析入手,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学术来源、演变特征和实践意义逐一作了分析.“软实力”与软权力的概念不可以简单等同,“软实力”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立研究的价值,它们被中国政治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处于深刻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时期的中国,建构文化软实力的努力显得格外迫切和需要.如何在变革中促使国家逐步走向"政治成熟",并在由"民族国家"过渡到"文明国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为"中国模式"的成功构建和发展提供内在支撑,既关乎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攸关中华民族可否复兴.  相似文献   

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发展水平的标准关键在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竞争力,同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渗透,彰显和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向、主要内容、根本动力及根本目的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的包容力与凝聚力、文化的民族性与吸引力、文化的创新力与辐射力。大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智力之源,是国家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中介,也是国家文化创新之源。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大学需要以"育人资政"为核心提供智力支持,以"传承传播"为途径夯实文化根基,以"创新涵养"为中心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动力所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前沿阵地.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大学文化软实力休戚相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大学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力载体.发挥大学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引擎功效,大学需要铸造鲜明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特色,需要发挥大学所在地域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功效,需要彰显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身处"世界历史"进程中,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西方基于一种冷战思维的考量,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并辅以文化形式推行"霸权"实质的"文化软实力"成了可以"标榜"的词汇.在中国移植这一"话语"时必须赋予其"中国化"内涵,这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加以"关照".正是在这种路径下对文化软实力作了更为深层的理论反思,并在"文化软实力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社会要素的优化剂" 三个方面试图厘定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照耀文化软实力成长的明亮灯塔,其本身也是一种强大文化软实力。走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只有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本质,着力构建国家文化高地,坚定不移走"科学跨越"的文化之路,切实担负"以文化人"的历史使命,才能解决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么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从而开创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日益重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我国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繁衍不息的精神力量源泉.因此,批判性地弘扬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认同,繁荣当代文化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和不足,说明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满足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为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误读和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提升文化软化实力必须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坚持"走出去"的文化站略。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理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核心途径。对外翻译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选题须兼顾传统性和现当代性,翻译策略须处理好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A4):26-27
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了中国对非关系的新篇章,中国是目前在埃塞俄比亚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之一,它的软实力是巨大的。本文以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文化软实力影响为研究中心,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着重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文化软实力影响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文化软实力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何实现中埃文化领域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网络传媒作为文化的新型载体和工具,它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意在阐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意义的同时,分析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网络传媒应注重的四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