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历史课程标准追寻历史教育的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课程改革实践中获得的启示自 1998年开始 ,我在一些与教师培训有关的场合都谈“历史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知道“改”什么。单纯的知识减量 ,解决不了知识结构问题 ;主观地臆断学习主题和方法 ,同样解决不了学生“厌史”的问题 ;利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但现实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学生学历史也只是把它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结果使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学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如何突破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前面我就历史教育的前提和目的、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以及历史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设计历史教育过程等问题 ,择要地说明了自己的历史教育观。它们从理论和现象两个方面 ,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教育的主张 ,做了原则性的铺垫。以下再用以渔网鱼的方式 ,明确地说明以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眼。一、没有个性 ,就没有历史教育放在 10年前 ,我不会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育 ,尽管为什么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甚至什么时候教什么的“经典”问题 ,缠得我打了多年的理论仗 ,但到头来发现这多是些徒劳的思考和行动 ,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教法”的领域 ,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影响学校历史教育和学习的诸多因素中 ,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缘起”呢 ?如果有 ,又是什么呢 ?职业习惯让我首先从传统历史教育入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且是一个特有史学传统和特重历史熏陶的国度。据确实的史料 ,我们可以从西周到当代 ,大略划出一条历史教育的线索。从中整理出三大特征 :政治性特重 ;民族性特强 ;伦理性特实。历史教育做的都是些大思考。连小孩子的蒙学课本里 ,也无不...  相似文献   

4.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9):17-I0012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什么是历史?”我说:“此时此刻前发生的都是历史。”又有人问:“既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说:“因为历史教育人,现代的人和事可以借鉴历史。”还有人问:“学习历史到底学什么?怎样学?”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历史学科中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运用“历史细节”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联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7,(13):19-19
中国青年报:就业促进法将给百姓带来什么;工人日报:为了教育,请某些官员管住嘴和腿;新京报:这样的“作秀”解决不了问题;新华网:教授“揭短”有助于高校的自省和进步;中华读书报:大学“股”热是财富观的扭曲;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与社会)“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浙江省教研室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的一个子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问题导引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媒介与手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核心,精心指导学生经过“定向导趣,自学生疑;设问导疑,探究质疑;点拨导思,合作释疑;拓展导创,实践创新;综合导评,合作互评”这几个教学环节形成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提升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8.
蒋贵员 《中学文科》2009,(18):63-64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应变的能力,其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有所知,具有再认识再现历史知识获取信息处理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都很重要,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如果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通过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是以对教师的信任为基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对知识丰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道德品质好的教师是钦佩的,对他所教的课程也就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教学行为和评价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重心下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行为逐渐被认同;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方式从闭卷向开卷形式转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习主题”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些“学习主题”主旨太大,使历史的时序性、系...  相似文献   

1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刘淑珍 《考试周刊》2011,(85):179-179
历史是什么?它是过去的岁月,过去的人类活动。既然过去了,人类为何不让它像落花流水般逝去呢?我们苦苦追寻的缘由是什么呢?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研究历史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这就是学史的真谛。可是在当前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走人了误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更不知道如何学好历史。  相似文献   

14.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培养徐世德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怎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做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二、认真组织探究,做历史教育的研究者;三、走出课本走向现实,做历史课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3):33-35,41
本文通过对“人的价值”问题的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揭示了“人的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内涵。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明生 《课外阅读》2011,(12):257-257
平时的考试中,总是不经意的发现,政治考试的平均分就是比历史高。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同事道出奥秘:历史知识是繁芜而又细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绝不能“牵强附会”,史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你弄错了就是错了。想像政治一样“自圆其说”是不可能的。相较于政治,就没什么优势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政治好考些,而是比较两种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必须要求有系统杂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再多的“能力”可能被消磨至泯然众人矣。如今,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进行。但是,我认为他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考试与学生能力的平衡点,是摆在每一位历史老师面前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生学习历史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活”、“巧”、“悬”。   所谓“活”是指活开头。教师设计好导言,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如讲初中一年级“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按战国七雄的位置画出七个小方框,请学生上台将七国名称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用问题导入新课:“秦到底是怎样灭六国得天下的呢 ?得天下后又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巧”是指巧过渡。过渡语要启发思维、引人入胜。如“三国时期”第一子…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又要体现学习主题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具体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做出了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到具体每个专题、每课的学习,如何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急需形成可操作性策略的问题,也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汤永成 《新高考》2005,(10):22-23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在于知古鉴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而历史人物的评价又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合情合理、客观地评判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历史科考试大纲》在其考试能力要求的“历史阐述”部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学会“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