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8):41-41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刘锐 《出版史料》2004,(1):64-66
雕塑艺术门类众多,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大类。当代中国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尤为突出。本文以新中国55年中建立的纪念性雕塑为主,做一次简要的观礼。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如今,公共艺术的概念有所拓展,和公共设施等设计统称为公共艺术与设计,指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对公共环境进行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在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空间中设置具有一定文化性、地域性、形式美的艺术品.公共艺术设计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并进行信息传情达意.公共艺术与设计的内容包括城市雕塑、壁画、灯光、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信息传达系统,以及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设施等.  相似文献   

4.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大型系列画册《北京奥运公共艺术》(含《城市雕塑方案集》、《环境设施方案集》、《论文集》三种).当把它奉献于读者面前时,笔者回想策划、编辑的过程,仍是意犹末尽.  相似文献   

6.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7.
欧阳东 《出版参考》2007,(9S):23-23
中国城市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大型系列画册《北京奥运公共艺术》(含《城市雕塑方案集》、《环境设施方案集》、《论文集》三种)。当把它奉献于读者面前时,笔者回想策划、编辑的过程,仍是意犹末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雕塑艺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向前发展、延伸的。她给人类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艺术遗产,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石头编年史”。综观新中国的城市雕塑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起步较晚,但发展惊人。”过去人们陌生的城市雕塑艺术,现在已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当我们翻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2开本大型画册《中国城市雕塑50年》的时候,就仿佛打开了一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史,它记载了我国城市雕塑的现在与未来。该书收集了我国有代表性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403件,较为…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颖 《新闻爱好者》2008,(10):118-119
美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劳申伯格认为“没有道理不把世界看成是一幅巨型绘画”。把世界当作艺术来看待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公共艺术的世界。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在当代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理性之上产生的一种公共文化实践和文化理想。本文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朱建邦  希茜  闫格 《北京档案》2017,(11):11-14
档案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介入,可以强化该区域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强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再现,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活动.档案文化资源通过大数据的模式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对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再现起到指导、辅助、服务等作用,形成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大批俄侨犹太音乐家随中东铁路举家迁移哈尔滨。在这里以音乐的方式,广泛地构建起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推动哈尔滨音乐文艺公共领域文化和艺术公共性的传播,使哈尔滨逐步成为新时代的音乐艺术文化舞台。本文从文艺公共领域、城市音乐艺术的建构,探析20世纪上半叶俄侨犹太音乐家对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闪波 《大观周刊》2012,(23):47-48
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创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公共艺术为人们提供多种业余生活方式,也同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围绕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目的是能够使人们增加多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同时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那琪 《今传媒》2020,29(3):130-132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与电商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的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商业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转型升级。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逐渐成为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慢慢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塑造整个商业空间环境的风格,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景晓蕾 《传媒》2021,(10):后插2-后插3
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品牌价值的判断,具有彰显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功能.公共空间挖掘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居民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是视觉美感的重要来源.当前,新媒体艺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能够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为公共空间设计注入新的灵感.由陈媛媛所著的《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一书采用理论研讨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内涵,梳理了新媒体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实施策略与发展趋势,引发了对艺术文化的全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中,地铁交通建设需求不断升级,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发展需求也成为了重要议题。在公共地铁交通的建设当中,成千上万的人流涌进地铁公共空间,及时接收来自地铁公共艺术所带来的信息与认知。本文基于参与式理念下的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结合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的案例,深入探讨公众参与下的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理念,为未来地铁公共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社会和谐的大语境下,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公共艺术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探索“和谐”语境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中公共艺术的整体发展策略。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中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文化形象、艺术观念、以及产业经济价值等研究出发.提出公共艺术的发展对鄙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社合作下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出现了多种发展模式。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出政社合作下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运营有PPP模式、购买服务模式、捐赠模式、多方协同模式,并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