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守芝 《大观周刊》2011,(37):211-21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尴尬境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想象力。2、语言积累少,觉得无内容可写。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4、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于利先 《大观周刊》2012,(28):234-234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就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  相似文献   

3.
陆慧 《大观周刊》2011,(34):188-18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学生写好习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觉得想要使学生学好作文,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学生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其次是老师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小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  相似文献   

4.
刘永芳 《大观周刊》2013,(3):114-115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素材。我在指导作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1-322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厌写”为“乐写”,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吴德山 《大观周刊》2012,(50):251-251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现实中.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种现况.教师应该怎样使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7.
邱正军 《大观周刊》2012,(6):204-204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教师们普遍感受到: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因此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多识字,识好字,顺利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再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梅 《新闻世界》2012,(4):239-240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马金翠 《大观周刊》2012,(31):253-253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到社会.作文总是十分重要的。你要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而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几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魏建华 《大观周刊》2012,(14):214-214
写作,即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周占亮 《大观周刊》2013,(11):219-219,232
每次判卷.作文总使人不太满意。发下卷来,考生又总对分数不满意,觉得自己的作文不应只得这点分。教学,考试,考试,教学。翻来覆去,覆去翻来这种状况却始终不能改善,学生、教师总也走不出这种怪圈。为什么呢?我认为,这说明了j点:一、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不够端正的认识.心中没有标准.也没有达成标准的方法.甚至从没有写好作文的意识;认为只要自己写出来,就应该给多少多少分。二、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三、多数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太满意.也深感无奈。  相似文献   

12.
康兆妮 《大观周刊》2011,(40):163-16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尴尬:教师满怀激情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激活他们的写作潜能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生活的积储,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使作文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使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心灵的自然流淌。在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管鹤品 《大观周刊》2012,(52):269-26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怕作文,总感到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课外阅读少、缺乏留心观察生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方法不得力。在教师的教案里,发现作文指导廖廖数语,只是几条筋。有些文题。到底该怎样写,怎样指导,教师都没底,况且学生乎?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指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才有收益。  相似文献   

14.
宋会艳 《大观周刊》2012,(16):189-19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15.
尚晶 《大观周刊》2012,(32):258-258
作文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利用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结晶”。它是作者心灵自由释放的创造活动.要求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都投入进去,这样文章的字里行间会闪耀着作者是动的生命光彩.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作文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地位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文兴趣的激发、联系生活和勤于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潘玉婷 《大观周刊》2012,(41):284-2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南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大观周刊》2012,(25):218-218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头趣。  相似文献   

18.
龙智勇 《大观周刊》2012,(14):219-2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然而,语文教师们虽在作文教学上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创作出来的作文不是平淡单调、感受苍白,就是感情平乏;要么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其中有错综复杂的因素:农村学生先天语言营养不足;从小缺少严格的写作训练;作文指导思想不明确:作文教学没能开拓学生思路和视野等等。  相似文献   

19.
陈婷婷 《大观周刊》2012,(22):182-182
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明显的表现是:书写混乱,错别字较多,汉语拼音混淆不清,课堂极少发言.作文要么只有几句话,要么东拼西凑,表达不出完整的中心……和语文表达力较强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的确让人“头痛”.但我觉得教好基础较差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20.
殷爱琴 《大观周刊》2011,(39):125-125
本人2003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要求,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