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藂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藂,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藂”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藂”似为“芎藭”之误。芎藭,与“穹穷”为同义异  相似文献   

2.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似为“芎(?)”之误。芎(?),与“穹穷”为同义异形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产于四川者为佳,又名川芎。中华本所据底本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本《史记》正作“芎(?)”,则中华本当属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3.
占人写文章有文质并重之说。何谓“文”?文即文章的文采,如语言、技巧等,属表现形式的范畴。何谓“质”?质即文章的本质,如内容、思想等,属思想内容的范畴。文如毛,质如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文依附于质。虎豹之皮若没有其花纹,则殆同犬羊。故质依靠文来表现。文与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新闻作品不等同于文学作品,它强调客观真实,屏弃想象虚构。然‘满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的新闻作品并不全是“易碎品”,不少精品力作不仅仅是历史的珍贵见证,而且往往济身于文学佳作之列,被久远地传诵。原因何在?无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淮南子》的基本史料入手,初步探讨了该文的作者、真伪、版本、校勘等情况,为深入研究《淮南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丽华 《兰台世界》2007,(10X):45-46
本文从《淮南子》的基本史料入手,初步探讨了该文的作者、真伪、版本、校勘等情况,为深入研究《淮南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安主编《淮南子》刘安(前179--前122) ,沛郡丰(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文学家、思想家、编辑家,曾主编《淮南子》一书。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是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文帝十六年(前164) 十五岁时袭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他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为汉武帝所重视,奉命作《离骚传》。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安综合先秦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以道家为中心,反对复古,攻击儒家思想,渐与武帝不合。武帝元狩元年(前122) ,有人告他谋反,遂被捕下狱,自杀而亡,时年五十七岁。  相似文献   

7.
从《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早期典籍涉及《山海经》的内容和引用程度可以推论出《山海经》成书的过程。《山经》与《荒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而《海内四经》、《海外四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后,《淮南子》之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读过好多中国的古籍,上至经史子集,下及稗官小说。他本人就说过他幼年读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假如我们从《毛泽东选集》上去查,就会发现他引用的中国古籍,范围很广,计有:《诗经》、《论语》、《孟子》、《国语》、《老子》、《左传》、《孙子》、《列子》、《吕氏春秋》、《新序》、《淮南子》和《史记》等二十四史、《资治  相似文献   

9.
吕俊平 《军事记者》2006,(12):49-5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遗产中,闪烁着东方文明智慧的文化成果可谓如汗牛充栋。其中,老子的《道德经》不可不读。这部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以天地、上下,阴阳、动静的对立统一为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探索,是研究、解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的一本巨著,被奉为“致政之要范,治兵之要简,歧黄之要术,修身养性、立世做人之宝典。”《道德经》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古往今来,有不少仁智之士致力于对它的研究。伊喜的《文始经》、管仲的《管子》、司马迁的《史记》、葛洪的《抱朴子》、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苏轼的…  相似文献   

10.
易鸣 《新闻世界》2008,(3):26-26
神偷请战 《淮南子》记载,楚国将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相似文献   

11.
春联与桃符     
《兰台世界》2004,(6):39-39
据宋代张唐英著《蜀杌》和《宋史·蜀世家》两书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但桃符与春联却不能混为一谈。桃符的出现早于春联。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  相似文献   

12.
今本《文子》中的叙述性语句在《淮南子》里为故事型材料,这些故事型材料存在着对话者的时代不一、史实张冠李戴、文字不准确等错误;同样见于二者的语句,也见于先秦其它古书,并非只有这两书中才能见到,这些情况均告诉我们,今本《文子》不是抄袭《淮南子》而成书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吴美娜 《兰台世界》2015,(6):137-138
《淮南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带领宾客共同撰述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书中有许多治国、法律等方面的论述,但散见各章,且不成系统。经过整合梳理,笔者认为全书以"道统"观作为基础,形成了"以道统法"的法律观和法治论。  相似文献   

14.
《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采编责任制的探讨》(载《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以质导向》)一文作者,就当前报界实行采编责任制不够完善而产生一些弊端的问题,提出“跳出单纯量化的框框,从以量导向改为以质导向”的意见,用意是好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这种探讨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该文对实行采编责任制带来的副作用似乎估计严重了一些。这既不尽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前一段和目前正在试行的采编责任制,是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  相似文献   

15.
外国百科谈我国类书我国的类书一向被外国学者视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外国许多百科全书都在“百科全书”条目中谈到中国的类书。讲得最系统的要算日本的《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而提到中国类书种类最多的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前者在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还分设“类书起源”、“类书世界”、“类书与百科全书”等节,系统论述了中国类书的性质、渊源、分野和特点。谈及类书渊源时还提及《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尔雅》等书,且简要地介绍了南梁之《华林遍略》、北魏之《修文殿御览》、隋之《北堂书钞》、唐之《艺文类聚》、《初学记》、明之《三才图会》等类  相似文献   

16.
《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采编责任制的探讨》(载《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以质导向》)一文作者,就当前报界实行采编责任制不够完善而产生一些弊端的问题,提出“跳出单纯量化的框框,从以量导向改为以质导向”的意见,用意是好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这种探讨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该文对实行采编责任制带来的副作用似乎估计严重了一些。这既不尽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前一段和目前正在试行的采编责任制,是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  相似文献   

17.
文新良 《新闻窗》2010,(4):48-50
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文娱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李辉质疑文怀沙》~文,对20年来游走在“江湖”与“庙堂”之间的“楚辞泰斗”、“国学大师”、“百岁老人”文怀沙的年龄、入狱原因及时间、学术水平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王龙海 《大观周刊》2011,(44):32-33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这样一种论辩、立说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许多思想家、辩说家们为了确立某一抽象道理的合理性或荒谬性,常常举引其他在内容上与之很不相关的事物的情况来比类所要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以浅显的事物的情况来说明和论证深刻而抽象的道理。《淮南子》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言事”与“言道”相结合,“言事”为“言道”服务。  相似文献   

19.
袜子之“袜”,古代写法很多,有鼓、簸、职殊、韩、袜、株等形体。这些形体出现时代有早有晚,反映了古代袜子发展演变的某些特征。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八《行胀》条中说:“古人之袜,大抵以皮为之。”“韦”和“革”都是指皮子。就其区别而言,“韦”是熟皮子,“革”是生皮子。《正字通·韦部》:“韦,柔皮。熟日韦,生日革。”若统而言之,“韦”“革”泛指皮子,没有区别。戴、跋、稣、林这四个形体反映的就是古人曾用皮子制作袜子的状况。袜子属于衣着一类,所以也写作据或袜。除了皮子外,也有用布帛制作袜子的。《淮南子·说林》…  相似文献   

20.
书斋拾趣     
绿林书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书屋名.因“正人君子”诬贬鲁迅先生为“学匪”,鲁迅便借此斋名反唇相讥。何妨一下楼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书房名.闻一多先生在云南研究《楚辞》和《诗经》时,用心专注,常常旬日不下楼. 犹博奕斋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书屋名,言研究学问比“赌博、下棋好”. 羿楼著名诗人柳亚子书屋名.古代曾有“羿射九日”之说,此神话见《淮南子·本经训》。“羿”是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柳亚子借此典,以“日”暗指日本帝国主义,表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未厌居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书斋名.语见《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叶老取“未厌”,指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