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档案》2007,(3):53-53
近日,省档案局、省林业厅联合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权改革)档案工作专程赴沐川县调查研究。 沐川县于2005年9月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贯彻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沐川实际,紧紧围绕“山林有其主、林主有其权、林权有其责、林责有其利”的总体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苏心 《兰台内外》2008,(6):34-34
在中央提出“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之后,各级林业、档案部门立即行动,联合下发林业档案工作文件,并先后抓试点,推动这方面的工作。2007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2008年1月,吉林省林业厅和吉林省档案局随之下发了《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3.
杨振豪  钟建刚 《新闻天地》2007,(9):I0001-I0001
桂东县是湖南省重点林业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01年起,先后被列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首批试点县”、“长防林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县”、“国务院备案的湖南省四十三个退耕还林重点县之一”。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17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近年来,桂东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加大林业改革力度,优化政策环境,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强力打造生态大县。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业用地面积1046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45.90%,在全省林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6月14日,省政府在广安市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研究部署了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这次会上,四川省档案局局长胡金玉同志就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作了明确部署。现将胡金玉同志的重要讲话全文刊载如下,供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学习、贯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通过调查,确定伊春市作为中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地。伊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林权制度改革目标方向,制定《方案》,通过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加速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档 《中国档案》2007,(1):55-55
自2002年至今,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历4年时间,总结这段工作,从中可以看到档案工作特别是林权档案管理起到了助推林权制度改革(以下均简称为“林改”),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作用。林权登记档案管理是林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林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福建省十分重视林权登记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档案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继续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档案资料齐全、立卷归档、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全省各级林业主管…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浙江、福建、江西、辽宁等地先后进行了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将集体林权分山到户.2006年,浙江省开展了以"延长山林承包期、发放林权证、规范林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意见》明确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对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7年,湖北省京山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国家、省、市林改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嗣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林改政策,积极兴办试点,稳步推进林权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追溯、分析《福建日报》一组关于林改的延续5年的报道运作过程,可梳理出以下经验.一、以历史大局为坐标,准确研判小故事生成大叙事的可能性2003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06年,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实现均山到户.但这只是第一步,如何破解林业利益分配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仍需探索.其中之一就是林业经营组织问题,即均山到户后如何改造单家独户的分散式小农生产,以适应大市场、对接大市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通过调查,确定伊春市作为中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地.伊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林权制度改革目标方向,制定<方案>,通过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加速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11月20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林业局联合制发《湖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办法》对集体林权档案管理的原则、档案工作人员和职责、林权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以及奖励与处罚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并附各级林业管理部门林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2013,(6):11-11
本刊讯近日,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并发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13年6月22日起施行。《办法》指出,林改档案工作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保管、同步进行、规范运作的原则,应与林改工作同步进行和检查验收,并作为评价林改效果的重要依据。《办法》中明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林改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林改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检查和验收。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或者明确林改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管理林改档案。  相似文献   

14.
仙居县是台州市山林延包工作的试点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县进行了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也称山林定权发证)工作:对集体山核发了《集体山林所有权证》,从中划分社员自留山、责任山,对自留山核发《社员自留山使用证》,对责任山签订《责任山承包合同》,留作集体统管山的则没有办理任何手续。  相似文献   

15.
绍华、李锋同志: 今天喜接《档案管理》1998年第1期,又读了几篇文章,觉得《档案管理》越办越好了!像《职能分类类分什么》、《"档案真实性"初探》、《构建馆藏档案排放体系探微》、《关于股份制企业档案工作的调查》、《企业产权变动了,档案应向何处去?》都是写得很好的,对我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但丁在《神曲》中写道: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里迷了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特色小镇,在国家发展的中途,特色小镇在一座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迷了路. 近年来,特色小镇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发布,提出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永吉县星星哨水库灌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将水库大坝以南的200公顷人工林承包给本单位职工李××经营。在交易时却误将包含管理局所有林权的林业产权证书交绐了李××,为以后的林业经营留下了隐患。其后,该人工林几经易  相似文献   

18.
加强林权档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冬梅 《兰台世界》2005,(8):107-107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见证,是林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对深化林业改革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加强林权档案管理,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和利用林权档案,对维护广大林农的基本利益,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针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际,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县级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权登记档案、林权合同档案和林权交易档案等集体林权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省林业厅、省档案局等责任单位,要建立明确的集体林权制度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集体林权  相似文献   

20.
省档案局于7月17日在沈阳召开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及《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