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伯祥 《新闻窗》2007,(2):35-36
灾难性事件报道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大类。自然性灾难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多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和意外事故,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事故等。  相似文献   

2.
曾来海 《新闻窗》2010,(6):38-39
随着人类各种人为或自然灾难的频频爆发,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灾难预警、社会救助等更为急迫地成为人类社会重新关注与思考的一大难题。尤其作为"社会公器",同时又是党和政府耳目与喉舌的新闻宣传机构还是社会经济实体的大众传媒更应该在人类应对各种灾难、  相似文献   

3.
新闻仿真图目前主要应用在社会新闻领域.尤其是对灾难的新闻报道中。为了在灾难报道这一极其特殊的新闻报道形态当中有效运用新闻仿真图.我们在实践操作中要力图规避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等自然灾害非人力所能避免.但是这些灾难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回避。灾难发生以后,舆论成型的速度往往比事实真相的查清来得更快。这些舆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诱发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5.
所谓灾难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社会效果是指新闻事实通过“读关注”这一媒介作用在公众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某种积极的影响,是这种影响——精神“产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最终变为物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鼓舞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各种人为或自然灾难的频频爆发,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灾难预警、社会救助等更为急迫地成为人类社会重新关注与思考的一大难题.尤其作为"社会公器",同时又是党和政府耳目与喉舌的新闻宣传机构、也是社会经济实体的大众传媒更应该在人类应对各种灾难、提供社会救助的活动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按照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原理,试图从信息传播、社会动员、监督维权、娱乐激励等社会方式,公益慈善与商业运营等经济方式,全面、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对社会救助的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威 《新闻传播》2009,(12):27-28
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质,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对于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应该具有灾难新闻社会功能的基本意识之外.还要分析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社会冲突专指与灾难相联系的社会矛盾的非常形态.人为灾难是灾难中的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或导致的灾难.人为灾难报道由于与社会冲突有着更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其难度远甚于自然灾难报道的难度.从事人为灾难报道,记者必然面临如下三种冲突:一是自身与人为灾难责任人之间的冲突;二是受害者或其亲属与责任人及深层次相关人之间的冲突;三是记者本人的激烈的内心冲突.在以上三种冲突中,前两种属社会冲突的范畴,后一种则属于个人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9.
灾难的难以避免决定了灾难新闻的必然性。新闻讲求报道效果,作为媒体莫不希望自己的报道引起更大的社会效果。我们将灾难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门类,必然要关注其社会影响,探讨其报道效果。灾难事件因报道目的、叙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杨均  白刚 《中国广播》2010,(3):27-29
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成为媒体频繁聚焦的公众新闻热点,但除了对灾难的客观报道之外,分析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社会价值也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试从社会警示、人文关怀和媒体责任三个层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谢礼 《新闻前哨》2010,(12):73-74
当今社会,突如其来、未曾预料的事件往往不期而至,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它们对人类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冲击,因其影响巨大.中外新闻媒体纷纷将突发事件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灾难事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谢晖 《新闻知识》2008,(5):30-32
灾难是危及人类自身安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事件。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称为灾难新闻。因为灾难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大众最普遍、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所以灾难事件新闻价值极大,一直是西方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事件,是指超乎预期的、影响较大的自然、社会及政治性事件,它不仅包括公共安全、自然灾害事件,也包括突发性社会事件,如群体事件、恐怖事件、影响较大的犯罪案件、一些突发性的政治动乱事件等等。突发性灾害、灾难报道历来是新闻摄影关注的焦点,纵观“荷赛”历届获奖作品不难发现,战争、灾难、疾病等题材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新闻窗》2010,(5):30-31
怎样定义突发性事件?我国在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有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6.
灾难因其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而备受社会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用什么样的眼光观察灾难,以什么样的角度报道灾难,是灾难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尺度。所以在灾难新闻中,记者的角色把握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工作,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记者,职业的原因,总会遇到一些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或者突发事件和灾难。今年年初,许多记者同样到了雪灾一线,发出了许多感人的报道。作为记者或社会人,当社会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一份责任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认为,在灾难面前,记者不仅需要遵守职业道德,恪守报道职责;也需要履行社会责任,恪守做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灾难信息传播与社会救助行为的唤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其发生机制是移情、道德推理和观点采择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5·12"地震中的灾难信息传播,不仅忠实地履行了新闻的职责,也唤起了党和人民的行动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救助行为的产生。主流媒体的灾难信息传播对社会救助行为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信息呈现的及时性和灾难报道中真实的现场感,促成了受众移情的产生;高度的信息公开和透明,使公众的知情权被尊重,救助行为因自主而自发和自愿;重视对社会救助行为的报道,导向正确,切合人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体现了温情的关爱和人性的光辉,用民族的大爱大善来激励人民,升华了救助行为,使之演变成一次深刻的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9.
灾难记忆在给人类带来消极体验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灾难记忆的保护、传承有利于帮助人们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进而能够对抗灾难、战胜灾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作为文化机构的典型代表,在灾难记忆的构建和再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信息空间理论的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相关案例依次分析LAM在灾难记忆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的具体参与路径,调研我国灾难记忆构建和再生产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沿蜻 《记者摇篮》2010,(9):24-24,12
灾难特别是重大灾难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应对和抗击灾难的行动中不仅承担着让公众了解事实、稳定舆论的作用,还在号召组织救援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其活动是抗灾行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抗击灾难、抢险救援行动需要用科学来指导,媒体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