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播学领域,心理距离体现为传播参与者在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差异程度,受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的影响。由于缺乏直接的研究成果,只能从隐含的脉络中对传播中的心理距离进行探源性梳理。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传播中距离的矛盾、经典传播理论发展的轨迹以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结合方式,是本研究的四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指示性通报并非新生事物。此类通报与情况通报的区别在所通报的事情性质、通报目的和写作重点上均有不同。此类通报与指示性通知在对事实的叙述及事实的时间性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心理学中的“心理距离”学说,分析了“馆读关系”(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在所存在的晕轮效应、定势效应、马太效应、社会刻板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现象,提出了要缩小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必须要努力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WordNet与SUMO本体之间的映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本体概念与自然语言词汇之间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以WordNet同义词典和SUMO本体为研究对象,对两者进行简要概述,详细分析两者之间的映射动机,提出自然语言词汇、WordNet同义集和SUMO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模型,并深入分析WordNet同义集与SUMO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实例、映射效果及应用。希望藉此更好地利用WordNet同义词典与SUMO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去解决本体概念与自然语言词汇之间的矛盾,促进本体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检索、语义分类、数据挖掘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媒介距离论:距离作为传播资源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界定了媒介距离的内涵,并对人文社会学科中与距离相关理论及新闻传播学视域中的距离概念进行了梳理;其次从媒介距离概念出发,对媒介距离的分类及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最后探讨了媒介距离在大众传播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媒体如何把握适度媒介距离,从而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中,心理距离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发挥作用,它是构建传受关系的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距离,是形成和谐的传播关系、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组织者,担负着引导话题、协调气氛、激发嘉宾谈话欲望的重任。主持人是否具有亲和力、语言和气质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着被采访者的情绪和节目现场气氛,直至  相似文献   

9.
李松巍 《视听界》2011,(3):112-113
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把握,是两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档节目成功的根本保证。主持人是主体,节目是载体,受众是客体。主持人主持节目,永远不可能离开受众。受众的思想、行动的反馈对主持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徐芳依 《现代传播》2022,(11):120-128
影视作品的受众中青少年占比很高,在艺术创作和美学追求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公正世界信念,将正向的价值观有机融入到艺术与美的叙事中。影视作品若在人物形象的建立和故事情境的设定方面考虑叙事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引导,便能通过妥善的人物设置和故事走向,在保有影视作品批判性和现实性的同时,建立起以善良和正义等美好品德为基础的艺术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翟爽波 《记者摇篮》2009,(11):30-30
当今随着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日趋多样化,许多读者看报养成只看新闻标题的习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读者看标题就已经把内容猜得八九不离十了,千文一貌,这样的“八股文”当然不吸引人。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信息的极大丰富,读者“懒”于看一些干巴巴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距离是空间和时间的间隔。文化距离也是这种对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的间隔。一般情况下,这种间隔的距离越大,人们对其的认知越加模糊不清。但是如若用一种媒介体来传递这种信息的话,其神秘性和价值功能的冲击力也就越大。本文试图从文化距离与读者心理的角度,分析探讨有关出版与读者,图书与市场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一、读者心理与文化距离的交叉、包容状态距离这种状态是一种极迷人、极神秘的存在。卞之琳有一首很出名的《断章》诗:  相似文献   

13.
王铭 《四川档案》2003,(2):36-36
该指出了在现行机关书工作实践中,存在阅批与阅知混淆的做法,并就二的差异和如何正确使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在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采用各种技巧。在采访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拉近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心理距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地理空间距离,深刻影响中国对外传播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目标国的选择。本文选取文化差异、政治环境差异、发展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地理距离为心理距离的测度指标,以此建构心理距离测算公式,并计算中国与40个样本国的心理距离。依据心理距离,提出了中国对外传播目标国分层策略,其分层策略具体体现为一是将心理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作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国,二是依据心理距离大小实施中国对外分层传播,三是不断缩小中国与第三层次、第四层次国家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距离既是有形的、可以测量的,又是无形的、难以把握的。媒介距离主要包括地理距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不同形式的距离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在传播与媒介走向融合、走向多元的大背景下,媒介距离的传播特质,媒介内容、传播者及受众等各种传播要素之间复杂多样的距离关系,成为传播的重要因素而凸显出来,传播全球化、网络化和商业化等媒介现实则是影响媒介距离互动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大要素,但在新闻实践中,不少媒体或是误读了这一理论,或者是对“接近性”的理解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8.
心理距离视角下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形成是网民的一种心理活动,与心理距离密不可分。了解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监督管控部门更加卓有成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心理距离理论的深层次剖析,对其构成进行阐述,并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4个维度出发,做出系列理论假设,利用调查问卷法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7个影响网民改变其自身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即报道时间、家乡相关、向往地相关、生活相关、亲戚朋友发布、媒体官方发布、企业官方发布,从这7个影响因素出发监控舆情,可以帮助舆情管控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掌控舆情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了解专利与产业的映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整理归纳专利与产业的分类体系,分别阐述国外与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的研究现状,对比并总结其主要映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早于且成熟于国内研究,映射方法主要有基于专家判定、基于交叉检索和基于概率计算3类,最后,指出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下一步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前没有发现小桥下边的池水里是养着莲花的,一次不经意地往下一瞥,便惊现了那种美丽,莲花盛开的美丽,素洁、淡雅而又精致美好。只在刹那间,清新和欢愉便填满了我所有的感觉细胞。原来,美也是可以分类的?一种可以愉悦你的眼睛,而另一种却能够直击你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美。遐想之余,不由得感叹于这个小小的池水里竞也可以开出如此美丽耀眼的莲花,也感叹于自己的愚钝,因为这条路着实也走过几回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环顾一下,把美丽踩在脚下,而自己却浑然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