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价值评价过程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是在哲学层面上对评价过程作动态考察。从这一新视域出发,一个具体的评价过程是在评价目的的统率下,运用评价标准,并与参照客体相比较,对价值客体进行评估,最后给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价值创造的两个尺度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创造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认为,价值既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地“构造”、“建构”、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的价值创造活动遵循着两个尺度,即“对象、客体的外在尺度”和“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而且这两个尺度还应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尺度     
人的认识和实践本质上是以主体尺度把握和规范客体。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对主体尺度作了片面的解释。他们或是将主体尺度理解为客体尺度的主观再现,或是将主体尺度理解为与客体无关的纯精神尺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尺度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主体尺度既是认识尺度,又是改造客体的尺度。主体尺度应理解为在实践和认识中形成的,以客体为基础,而又超越客体现状的人的需要和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内在要素中的根本要素的理论,表征着生产方式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合理尺度。生产方式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它与人的尺度并不矛盾,也不与生态学尺度相冲实,并不否定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7.
价值哲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众多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他们对哲学价值的本质即价值之"是"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争论最多。鉴于此,对以往的价值本质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立足于实践,来重新探究价值之"是",以此来推动价值哲学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论角度看,艺术追求的主要是审美客体的象征性,因此,艺术真实是审美主体的评价态度和审美客体象征性的统一,主体的评价在这一统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个人及群体之间以一定的协作方式耦合而成的关系系统,社会评价不等于对社会的评价.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评价标准的真实基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一切社会评价标准的最高前提和最终依据.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赖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人们围绕着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等问题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对此,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能改变教育面临的困境,应该大力提倡;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却认为教育产业化会损害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因此教育不能产业化。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给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一个非此即彼的回答,而应该关注教育产业化的合理尺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价值评价尺度确立的依据及评价尺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终点,也是下一轮价值实现活动的起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确立评价的标准、遵循评价的原则,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评价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其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可信,也才能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李红  李瑛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3):31-33,53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问题.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人生价值观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个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本质及实现和提高,对于帮助青年人正确地作出人生价值判断.并采取有效途经实现并提高自身的价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是表征客体与主要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于主本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主体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对客体运行发现或改造的结果,是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主客体间利害关系的标志、尺度和表现。价值既决定于价值客体本身的必然性的实现程度,也取决于价值主体自身本质力量的发展水平。并进而认为追求和实现价值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心、共性和动力。在价值问题的论争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唯物辩证法来处理“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一重要问题,由此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刘莉 《中学教育》2010,(9):34-39
本文通过分析校长评价的意义和现存的问题,凸显改进我国校长评价的紧迫性,进而为改进我国校长评价探索出新的评价模式——价值中心评价模式。基于阐述模式的理念和界定,进一步分析该模式在校长评价中的应用,包括阐述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确定与相互关系,以及应用该模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评价是对价值的判断,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教育评价要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价值事实和价值存在做出判断。文章在介绍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诉求,对在教育评价中兑现学生价值诉求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建议,并着重分析了学生在教育评价中参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从抽象角度出发总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将其具体化则容易得多,价值属性亦如此,从大量具体的价值现象出发,可以看出,价值既不是主体的孤立属性,也不是客体的孤立属性,而主客体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表现的整体特性,具体的主体、客体、确定的主体目的与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四要素构成的价值关系整体,是价值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价值定义略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几种价值定义,例如价值“实体说”、“属性说”、“观念说”、“关系说”及“价值是人”等,都有其合理与失误之处。同时,涉及价值范畴的几个关键概念或相关概念,例如主体、需要、目的、评价等及其和价值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了科学的价值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