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正近年来,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说法.我的理解是: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这堂课的容量有多少,而是这堂课的容量是否适合这个班级的学生;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如何的出色,而应注意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有多少;也不是看这节课的内容是否很合新课标的要求,而应注意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否都有所收获.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有些知识的理论性很强学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加班加点.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这势必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甚多,论者亦众,但笔者在分析了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症结后,认为还是得抓住最根本的几条,现不揣浅陋.简述于下,请同行们批评指正.一、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偏重外来刺激,单纯追求分数,学生学习缺少内在动机,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将教学目的贯串一堂课的始终.教学目的是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实现教学目的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一堂效率高的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的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因此,课始时,教师应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用恰当的方式明确地传达给学生,并随着这堂课的进程,和学生一起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活动.这样,能使学生在明确和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事学习活动,并进而理解一堂课的学习过程.这种理解,不仅是指向外部的,即把应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理解的对象,而且还是指向内部的,即指向学生学习活动这一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课终,一堂课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时掌握了多少知识,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的基础知识,一般说就是具体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是具体的史料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到一堂课来说,为实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最起码的具体材料,就是这堂课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些具体材料的讲述、分析、抽象和概括,就是要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有坚实的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等于单纯增加史料知识,更不是在增加史料知识的同时增加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5.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环节,是一堂课的收尾工作.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教育是真正的关心他、爱护他,那你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在全国轰轰烈烈大搞新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在考虑着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一堂课备好,怎么让学生把这堂课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吸收,怎么把这堂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喜欢听,怎么把自己的知识真切地传达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论丛》2007,(2):76-82
这是一堂六年级生本教育语文课的实录.何建芬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所反映的六年级学生很高的语文能力,思考能力,丰富的知识和探讨的热情,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和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因此,尊重学生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一堂课的不懈追求.为实践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怎样由旧课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过程-导语,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语,研究导入的艺术性,促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勇于想象,敢于创新.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试用了以下几种导课方法.一、开门见山式导课教师上课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讲的内容、重  相似文献   

10.
曾亚林 《新疆教育》2013,(8):124-124
所谓课堂作业,就是利用当堂课完成的作业,它是反映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是否理解,能否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是检验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程度,也是检验教师备课、上课知识点是否遗漏,重难点讲解是否到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呈现,也并不只是一次精彩的讲演.衡量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并不是以你的演讲是否精湛,是否具有艺术性为标准的.我们要关心的是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学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学生,他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二是教师,他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桥梁;三是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知识系统的特点等,但是往往在我们的教学中,这几个因素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显著改变的,比如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的特点等都是已经确立的,但是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需要具备几个要素,探析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意义。一、何谓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1.一堂好的课首要的是学生要有收获。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知识,有收获。学生在这堂课中走进来和走出去是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基于每堂课教学的知识均位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教师应分析每堂课的知识点与学过的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顿悟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程建 《考试周刊》2013,(76):78-79
一堂数学课是否成功.是不是务真求实,首先要看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否得到真正落实。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上没有理解.能力上没有提高,那么不管这堂课如何精彩,都是一堂没有实际意义的课。课堂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较易把握,但要注意数学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是十分广泛的.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达到的水平及其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解决一堂课一个中心的问题。这里所谓“中心”,实际上是一堂课的真正重点,但是过去习惯上把某一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有的在一堂课里有好几个重点。为了区别这种所谓“重点”,我就把它称作“中心”。一、必要与可能一堂课一个中心是必要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看,应该是具体的,又是系统的。“中心”好象是个拎攀,一堂课一个中心使学生每堂课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一串,便于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以前大家公认的所  相似文献   

16.
曹康 《考试周刊》2015,(8):131-132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完成了教师希望在这堂课上完成的任务,至于学生则学会了这堂课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周敏 《考试周刊》2014,(31):128-128
正精彩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师设置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学习。一堂课起始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这堂课的成败。"有效性导入"可以用旧的知识带动新知识,用容易的问题带动难点的突破,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新鲜感、启发性和衔接性。精彩的导入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经过不断学习和实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最近听了一堂高年级阅读课《船长》。课文十分感人,教师上得也很感人,相信这位英雄船长的高大形象会深深地镌刻在学生心中。然而感动之余,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堂课学生收获的似乎主要是“人文”熏陶,而作为一堂语文课,其价值更应该体现在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增量上。如果说学课文之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总量是“1”,那么学完整篇课文,其知能总量应该是“1+X”。“X”就是指这堂课的增量。“X”值与这堂课的价值成正比。如果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人文”,而语文价值增量值为“0”或微弱到无可测量及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堂语文课对学生语文能力增量无效或低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船长》这节课对提升学生知能总量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特级教师陈杰生老师说过:“一堂课,你是在重视知识,还是重视思维?成功的一堂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教懂学生如何去学会知识。”这句话让我想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之前我对“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是什么意思似懂非懂,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教学,现在明白了。  相似文献   

20.
课前准备、课堂发挥、课后调整的“教学三步曲”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上好一堂课,得到学生们的认可,不但要有课前的充分准备,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发挥。同时课后还需对课堂讲授知识进程、内容深浅程度及情感方面、教学方式及方法等的及时调整和改进。上好一堂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这不但要有知识及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学、学生的热爱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