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垣曲镲是垣曲县特有的说唱艺术形式,它只说不唱,以节奏为主,没有旋律。最初由一个人站在舞台中间表演,也称独角戏。说唱时可用第一人称代言,也可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属于代言体,与快板、快书相近。随着时代的发展,垣曲镲已不能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人们,观看、演出、创作垣曲镲的人也越来越少,其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一、记叙文如何写得规范1.合理交代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2.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一般来说,记叙文是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写的。选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选用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采用对话或独白的形式,让“他”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或自己的心理活动,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大型说唱艺术,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诸宫调的出现,对元杂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宫调在曲牌、演唱方式、故事题材、伴奏乐器等诸多方面都被元杂剧所吸收,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金代的白话资料主要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西厢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一个人边说边唱,没有旁白。这里介绍了“向”字在其中作为介词的使用,同时也简略叙述了作为词素及动词等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小说常用第三人称“他”或第一人称“我”来写(叙述),用第二人称“你”写的不多。前两种人称的写作方式,作者视适合需要而分别采用。这两种人称的写法各有所长。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的视野无所不至,笔触无所不到,宜于表现广阔的和复杂的生活。第一人称的叙述娓娓动听,给人以更真实亲切之感,宜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作者自己,其实“我”不是作者自己(即使有作者的影子),而是作品中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称代作品中的人物有三种人称代词:我(第一人称)、你(第二人称)、他(第三人称)。作品的人称叙述形式则只有两种,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和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通常也称为第一人称形式(的作品)、第三人称形式(的作品)。目前有一些同志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志根据作品中作者直呼作品中的人为“你”,就认定这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形式”。在《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中,作者毛岸青、邵华向读者诉说了杨开慧同志牺牲时的悲壮情景,激  相似文献   

7.
人称是指作者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口吻、身份向读者叙述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经历。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第一人称,作者以  相似文献   

8.
李自国 《文教资料》2006,(28):32-33
新历史小说中第一人称是叙述主体虚构出来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人物专司叙述职能而具有叙事功能的意义:在主观“讲述”历史的同时凸现历史叙事的当下感。  相似文献   

9.
Unit 2本课属于叙述性文体,讲述了作者的 great- aunt 在美国内战时的一段故事,勾画出一个富有强烈同情心而又不屈不挠的美国寻常女性形象。课文第三人称叙述与第一人称叙述交叉使用,语言显得灵活。1.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Would 此处表示意愿,可译为“肯”、“愿”等。请比较课文第四十行  相似文献   

10.
以“我”为表征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最富个人性和主体性的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直接关涉的是人物视角问题——即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但它不仅是一种文学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第一人称叙事,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的小说发展史上,都是小说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写小说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最常见的一种是作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可以随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抒情和议论也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这种“全知”的叙事角度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来写。另一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讲自己的故事,或以自己的故事为主,这可以称为  相似文献   

12.
《被掩埋的巨人》是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最新的叙事作品,它讲述的是不列颠与撒克逊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奇幻故事。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作家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转而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使用的手法,辅之以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的多样化聚焦方式,使作品呈现出宏观与微观并置,悬念与反讽皆存,审美与趣味相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诸宫调对宋元戏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诸宫调对宋元戏曲的影响朱鸿诸宫调又名“诸般品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属于曲艺的范围。它萌发于北宋时代,王灼《碧鸡漫志》云:“(宋)熙丰。元佑年间,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吴自牧《梦粱录》云:“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08,(13)
作者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描写人物心理的方式有两种: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内心独白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人物心理,从旁叙述则是采用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15.
学习记叙文应在掌握记叙的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记叙的人称和顺序,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记叙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以“我”的身份直接向读者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第三人称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第三者的地位,从旁进行叙述。一篇文章一般只用一种人称,但也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相似文献   

16.
儿童小说,在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喜爱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寓言等样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逐步扩大,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反映纷繁的社会生活的儿童小说,就逐步代替了一般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与成人小说一样,儿童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也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小说,除了普通的由“我”来叙述故事的样式外,还有自传体、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用前景化理论分析《喜福会》在故事叙述技巧方面的特色。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叙述手法,使用前景化手法凸显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使书中人物轮番讲述自己的故事,实现了多重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以"我"的形式讲述了不同人物的故事,叙述角度转换灵活,叙述过程中作者按照人物心理顺序,或回忆,或现实,聚焦人物的内心感受,强化内视角,并运用视角的交叉,个人叙述与集体叙述相结合等一些全新的叙述手段,偏离了读者的预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19.
在会话时,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人称代名词,有了这些人称代名词,可以更好地分清人物所处的场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世说新语》一书“人”的自称词用法入手,对该书所描写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甲:作家 诸宫调作家多数是民间艺人。他们既是诸宫调艺术的说唱者,又是作者。在长年累月冲州撞府到处献艺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丰富了艺术修养,具备了创作能力。象洪惠英(见《夷坚志》)那样的艺人,能够在说唱过程中插入自编述怀小曲,当然也可以写出作品来。大部分诸宫调作品,本是艺人自编的供说唱用的底本。在《董西厢》内,董解元一再提到“话儿不是朴刀杆棒,长枪大马”,“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