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其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的结合点,在赋予其时代气息的同时,使之逐步成为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也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民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存在内在思想的契合性,与高校思政课具有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加上我国当前的政策环境呈现积极的支持导向,为二者融入创造了主客观条件。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逐渐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实效。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2016,(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孔孟之乡,近年来,济宁市教育系统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实际,提出“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教育要先行”的工作目标,制定下发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培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优秀的  相似文献   

5.
从校园建设、德育活动、校本教材、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书香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9月5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东方少年杂志社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活动,在北京市文联剧场启动。东方少年杂志社社长王庆杰主持仪式。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北京市教委委员黄侃,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程惠民、杜德久,北京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军和徐春生,北京民协副主席包世轩,北京民协副秘书长史燕明,民间文艺家崔陟、哈亦琦、祝鹏程等,  相似文献   

7.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4日,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对于活动内容、组织实施、保障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各级教育机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均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徐莉浩 《现代教学》2015,(Z1):17-18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实施以"贤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时代要求、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从多方面为"贤文化"教育作保障,让学生在寻贤、敬贤的过程中,获得道德认知,优化道德品行,力求培养"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也是切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应牢牢扎根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教育系统如何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阶段,课程又集中于理科的偏实践性课程,同时其中对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严重欠缺。2016年成都大学开始进行"国学经典导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重点是建立有效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并探索出前期检查、任务驱动、学生创建内容、总结评价四大板块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课程是适用翻转课堂的,并且这种教学改革也可以解决该类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和“源”,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神”和“核”。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创新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探究的实践课题。为此,要做到坚持课程标准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讲好故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全员德育与家校共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变革教育形式,明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民族高校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但目前这一工作面临“缺乏氛围”“形式单一”“人才不足”“文化冲击”等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民族高校要不断加强环境营造、科技赋能、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从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持续化”“数字化”“学理化”和“国际化”。民族高校通过推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跨学科实践,不仅能为跨学科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还能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提升课堂的思想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以“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一课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设计思路,并初步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1年11月25日,首都高校学习践行弘扬"北京精神"报告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会上,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对"北京精神"进行了解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主持报告会,并对首都高校学习践行弘扬"北京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部署,首都70多所高校党委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16.
《教育艺术》2016,(4):2
由郭海燕、赵明、张立军、王嵩涛同志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研究评审通过,已经批准立项为"十三五"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16128)。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课题组秘书处在课题组长和秘书长的领导下,承担课题组日常管理及科研服务保障工作的任务。课题组秘书处的工作人员是一个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