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 《科技通报》1994,10(5):311-316
论述了浙江省食物结构发展的现状与90年代食物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食物结构发展的指导思想:(1)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根据科学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增加食物有效供给.(2)坚持素食为主,荤食为辅的膳食模式,继承我国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按照营养卫生原则,改革膳食结构,逐步提高动物性食物比重,增加豆类蛋白,使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文中提出了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哲敏 《资源科学》2007,29(1):27-3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额增长减缓,占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食物消费结构由单一型食物消费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向动植物性食物并重的食物消费模式转变。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它划分为贫困期→温饱期→结构调整期→营养健康期等4个阶段,且这些阶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引起重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EIES模型对两个年度江西省城镇居民主要食物的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了边际预算份额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基本需求支出分析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等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居民食物需求的变化趋势是在外饮食、奶及奶制品食物的消费增长较快,其他食物消费相对较稳定,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从国外食物消费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史登峰  封志明 《资源科学》2004,26(3):135-142
文章以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收入、食物消费结构与膳食营养水平为主要指标,分析了部分国家食物消费的发展历程及其处于小康阶段的食物消费水平,讨论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发展阶段及未来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与粮食需求.中外对比研究表明:中国刚刚跨入小康生活的门槛,与中下等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国民收入差距较大,由小康社会走向富裕生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食物消费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就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而言,动物性食物比重过低、优质蛋白质不足;无论是能量、蛋白质,还是脂肪,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研究认为,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自然资源利用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的双重压力,日本的动植物并重型食物发展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完全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1.概况食物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和民族振兴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把这一研究列为重大项目。自1988年起,历时3年,现已全面完成预定计划和要求。本项目将食物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划分为5个课题和15个专题:(1)食物消费——居民消费、居民营养与食物结构,(2)食物流通——食物价格政策与流通体制,食物进出口战略与对策,(3)食物生产与科技进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生产结构与发展前景,豆类蛋白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许世卫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116-119,131
介绍了食物安全的基本特征,分食物数量、质量、营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四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消费、预警三方面对食物安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食物消费量调查是分析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特征,判断食物安全形势以及开展营养干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西藏典型农牧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基于2010年农、牧户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西藏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营养摄入水平。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膳食营养结构仍待完善。其中,糌粑、大米、面粉仍然是农、牧居民主要食物消费构成部分。肉类和奶类消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食物消费种类中,如蛋类、猪肉、禽肉、豆制品、水果等需求明显不足,是导致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地农村居民的饮食文化有关。蔬菜消费在农区消费数量较高,而在牧区消费数量较低,这与市场的通达性有关系。营养摄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居民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都基本满足了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但在拉萨和山南,农村居民脂肪摄入量仍显不足,这与两个地区居民肉类摄入不足有关。综上所述,虽然西藏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其消费结构仍需完善,食物消费仍以本地消费为主,未来在加强西藏农村居民营养干预中,应该增加市场肉蛋奶等多种类食物供应量,扩大西藏农村地区食物的可达性,尤其是牧区,充分挖掘市场在当地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改善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将为西藏农村地区居民膳食营养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  相似文献   

10.
江文曲  李晓云  刘楚杰  孙倩 《资源科学》2021,43(8):1662-1674
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整体向增加高耗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趋势转变,不断加剧中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的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和单位重量食物虚拟水含量数据,首先测算了城乡居民实际食物消费模式(S1)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S2)下的食物消费水足迹,比较分析两种膳食结构水足迹的构成和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两种膳食模式(S1、S2)和两种人口规模(2018年、2030年)构建了4种情境,估算未来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变化下的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结果表明:①1985—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均植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减少和动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增加;②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是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现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结构对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作用超过人口规模;③营养均衡目标下膳食结构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1094.9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07.1亿m3;人口规模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29.4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615.4亿m3,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024.3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91.7亿m3,食物生产水资源的短缺局面进一步加剧。本文为未来通过调整食物消费结构途径降低食物生产水资源消耗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引导中国城乡居民均衡营养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行绿色农业与强化食物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农业与食物安全问题不仅仅只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瘦肉精"、"农药残留"、"疯牛病"等问题.其内在含义包括了食物生产、供给、消费、贸易和供需平衡等涉及综合性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绿色产业经营方法.分析与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生产与食物安全的形势,切情提出保证我国优质农产品有效供求与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无疑会对农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志宏 《资源科学》2013,35(11):2181-2187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必然对其农业资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谷物当量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资源产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从食物消费整体演变趋势而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仍以素食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均衡化和多样化演替,食物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②从城乡差异而言,虽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量整体趋同,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仅为城镇居民占有量的78.90%,城镇消费品质高于农村,且城乡差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③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我国各地居民食物消费谷物当量呈现出结构一致性、南北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征;④从食物消费结构而言,虽然我国居民直接食用食物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不断降低,但禽畜产品生产饲料需求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未来20年间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使其农业资源需求量约增长25.23%,饲料消费已经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影响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我国肉类加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以及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国内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剖析了我国2020—2035年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我国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实施路径、战略内容、任务布局和保障措施。希望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围绕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加强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的重大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品开发,对于指导畜牧业,引领肉品加工业,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健康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对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有极大促进作用。其中农作物品种结构调整不容忽视,我区应加快品种优质化步伐。优良品种是稳产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良制、良法、良田与良种互相配套,进一步协调,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可行实用的耕作栽培技术制度,种植业才能真正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1 食品消费向着优质、营养、保健、安全、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粮油安天下,首先从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品种来看,市场上不但需要适合做传统食品如馒头、面条、饺子的不软不硬的小…  相似文献   

15.
人类约从1万年以前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曾经历过几次历史性的食物结构变革。伴随经济生产活动水平的变化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强了人类的健康,显著提高了生产力。人类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模式也正在逐步从"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约从1万年以前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曾经历过几次历史性的食物结构变革。伴随经济生产活动水平的变化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强了人类的健康,显著提高了生产力。人类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模式也正在逐步从“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11月召开了以"新时代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49期双清论坛。会议围绕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聚焦"国民膳食、营养、健康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可持续供需格局与保障"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凝练出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包括国民膳食营养特征和精准化评价与需求、基于营养健康和粮食安全的粮食中长期需求预测、营养健康导向的动物性食物与饲料粮需求、营养目标与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粮食供给优化、新技术支撑下粮食绿色控制与系统治理、新时代面向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的绿色消费体系与模式等,并就该主题如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部署,聚焦及分步重点突破关键科学问题,从而助力建成满足新时代国民营养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和持续农业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在生态系统概念的拓展与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认为对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研究重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国的持续农业建设部分,论述了为了确立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及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应积极开展对我国持续农业总体系发展战略和各亚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及积极进行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许菲  白军飞  李雷 《资源科学》2021,43(12):2490-2502
价格工具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降低食物生产用水压力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1781户微观家庭的记账式调研数据,构建了2-Step QUAIDS食物需求系统模型,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不同价格方案对膳食结构和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将持续以肉类消费占比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这种变化将进一步推升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前消费占比本就偏低的蔬菜以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其他食物的挤出,居民膳食结构的失衡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影响健康水平。②肉类食品合理的价格管理方案在降低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均衡化。在家消费的肉类价格上升10%,将会使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期望值下降5.32%,此情境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菜以及其他食品(包括乳制品、豆制品等)消费,使得其膳食结构偏离均衡模式百分点数由24.80减少到19.61,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和持续增加的农业水资源压力,科学探求并合理利用食物价格机制,以此实现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羊等反刍家畜可为人们提供优质牛羊肉和奶类,是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优质蛋白来源,发展高质量草食畜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措施。而基于全生命周期营养需求特征的饲草、饲料协同供给是实现反刍家畜产业节本增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要素。全生命周期营养工程是在吸收传统反刍家畜营养与日粮配制技术原理,以及对生命和健康认识取得新突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精髓在于依据系统整体营养调控理论,以动物全生命周期营养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理论为基础,对日粮配制方案进行优化,并结合大数据、智能技术等而构建的精准营养理论和工程体系。与传统日粮优化配制技术相比,它具有明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文章在简述反刍家畜全生命周期营养理论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反刍家畜全生命周期营养工程体系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技问题;对目前团队在反刍家畜特定阶段营养调控理论、日粮配制,以及生命早期营养对后代的长期影响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做了概述。并以呼伦贝尔农垦现代生态草原羊产业发展为例,从全生命周期划分、全日粮配方原则、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反刍家畜全生命周期营养工程、促进反刍家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