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庄子之情     
庄子之情是复杂的。他首先表现为无情,即无虚情、无私情、无偏情;但庄子又不是真无情,他追求真情与至情;也正因为真情与至情,使得庄子在无情的现实中痛苦不堪,结果是庄子以理化情,再次强调无情;但是这里的无情最终指向的却还是情———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至乐",所以道是有情却无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相似文献   

2.
明代白嘉靖、万历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现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笔者力图通过阐析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代自嘉靖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观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文章通过阐析明代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清代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中晚明以降,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在社会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的内部产生了一种"情本主义"思潮。试图通过阐述以刘宗周、黄宗羲为代表的"即情即性"哲学和以汤显祖、傅山为代表的"至情至诚"文学,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人梁清标称洪异巨作《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确为的评。就剧作家的“至情”观而言,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异在《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理性省思色彩。就至情表现形式而言,汤显祖采用的是“肯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况实手法,而洪异以情感忏悔和诗意升华代替汤氏的情欲张扬和个性意识,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7.
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梦,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梦而起。情是旨魂,梦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形成作者特有的审美诉求,表现作者特有的生命感悟意蕴。  相似文献   

8.
人们论及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多从“情教”的解读入手,将情释作真情、至情,分析情教进步的启蒙主义思想成分。本文把握住冯梦龙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的政治追求,将情教思想纳入明代中后期的心学思潮中进行全面分析,其思想是在“致良知”“童心说”的影响下,针对晚明颓废世风、纲纪不振而提出的,意在匡正时弊,淳厚世俗,其内涵既有维护封建道德的责任感,又有张扬人性的进步性,二者看似矛盾,实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情"与"义"是理解《长生殿》结构和主题的门径与核心。在《长生殿》中,"情"是无乖典则,体现"忠厚之旨"的"情";"义"是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儒家伦理。《长生殿》存在着一明一暗两套结构,其核心一个是男女至情,一个是儒家之义,形成统一的交互结构。发乎"情",进而"义",是作者的衷心追求。"情"与"义"的和谐统一体现着洪升理想的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电影曲折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小成本电影都欲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情”字上,无论是从最初的“矫情”到时代大情,还是之后所浮现出来的温馨之情的“情”变历程都会成为近lO年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解读"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应摆脱"色"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字面意思所惑,才能理解其真义."自色悟空"表现了空空道人的理性思考.经此一"悟",他才如酣梦惊觉,认识和信仰翻然生变,原来厚地高天,自古及今,人间之"至情"无时不在,佛家所谓"色"空",实为自家心造的幻影.由此解悟,空空道人才易道为僧,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作者匠心独运,于开卷处巧妙地映现了宝玉的精神面影,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2.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牡丹亭》之"情"独特缘于一梦,并由"梦中情"发端,历经"人鬼情",最后却又回归到"人间情"。"至情"支持并鼓舞了他们将这番穿越生死的历程进行到底。它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执着地追求自由、理想、幸福的讴歌,历来为人称道。作为人性中天然的美好的情愫,对"情"的追求乃是人的正当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展现北方某城市光字片以周家为主的普通群众的人间烟火故事,演绎出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人世间》细腻描摹亲情暖心感人故事,共情不滥情;生动刻画邻里情深守望相助,共情不煽情;质朴呈现深沉厚重家国情怀,共情不矫情。共情力提升了《人世间》的吸引力,也成就了《人世间》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4.
<娇红记>是继汤显祖的<牡丹亭>之后的又一部宣扬至情的传奇创作,只是孟称舜看到了在思想解放的年代.人欲逐渐超出了道德可以管束的范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社会上充满淫亵的味道,所以努力把"情"建构在遵从道德的基础上.晚明是个复杂的社会,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怀疑,士商的互动让知识分子对于一直信仰的道路产生疑问.孟称舜自然脱离不了这样的社会,他也开始反思了.  相似文献   

15.
王书月 《现代语文》2011,(9):108-109
作文是倾吐自我心灵感受、抒写自我性情的喷洒口和发泄地,但是,读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总感觉缺少感情投入,为文造“情”,不能“我手写我心”,作文失去情感的依托,往往就表现为无病呻吟的矫情。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的至情论影响其戏剧思想并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脉络等方面。笔者认为,有效的"至情"亦使舞蹈创作具有真情和真实感。本文从"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缘境起情,因情作境"等三个方面浅析了舞蹈创作中"情"、"理"、"境"的关系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于艳 《现代语文》2009,(7):48-49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文学科,弗洛伊德以此为切口,窥视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我们循着弗洛伊德的目光来解读《西厢记》中一位至情的女人——杜丽娘,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探究她在爱情之路上本我、自我、超我的斗争,进而了解剧作家汤显祖“以情反理”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以“临川四梦”构建应和时代的“至情”理想,他一生“为情作使”、“为情转易”,《牡丹亭》对至情进行了直接大胆的描写和歌颂。但是作为儒生,合理合法的社会准则依然会作为一个尺度保留在心中。汤氏试图在《牡丹亭》中构筑一个情理兼顾、存理遂欲的人性社会。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