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绍兰 《广西教育》2013,(21):86-8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操作。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呢?一、有效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境小学生整个年龄阶段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专注的时间较短、容易课堂上走神。这种特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寻求解决的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情感的过程。教师实施策略包括材料准备、方法指导、结果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倡导更为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构建活跃高效的课堂。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特征,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适时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要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合作实践活动,注重操作、观察、思考及交流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进行课外实际生活的延伸,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动手操作活动的开设,能在发挥其实践性能的同时,更深化操作的灵便性,也能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获得显著提升。主要概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希望能在深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操作效果不甚理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提升其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发展其数学综合学习与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合作实践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才能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初期,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帮 助学生快速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 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动手操作 实践,不仅能提升学习数学的乐趣,还会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数学情境、实施探索性实践 教学、扩展动手操作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 思维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凯 《广西教育》2013,(45):33-33
新课改以来,“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动手活动明显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了。然而,有很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使操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动手”上,学生进行的是在接受教师指令下的一种命令式的活动,并没有建立在他们主动思考下的自主操作,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活动,操作变成了形式化的空架子,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反而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对此,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动手时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不仅是数学的本质属性,更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75):72-73
小学数学课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为什么",明白"是什么"。"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有关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为保证"动手操作"活动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实效与高效,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多给学生提供操作机会,不断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探究,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并接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从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操作目标、把握操作时机、注重操作后的知识提升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好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模仿、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要就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要用最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由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就会用到相关的数学道具,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是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虽然小学生自进入学校之后便开始学数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学好数学的客观意义与现实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阐明了数学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生活品质等多个层面的积极作用,指出数学是小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针对这一学科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手操作活动,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健康成长。从开发生活资源,丰富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保证学生主体,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实践总结,解决学生知识迁移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以动手操作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引导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可以采取以下三策略:把握时机,让动手操作具有"需求性";加强调控,让动手操作具有"探究性";突出思维,让动手操作具有"思考性"。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实践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属性也决定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规定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活动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海平 《教师》2020,(12):86-86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知识,这与小学生抽象能力弱的发展状况相矛盾。因此教师需简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抽象图形、解析抽象概念,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认识几何图形、完成课后作业,并总结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趣的动手操作情境、开展有效的实践性操作活动,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中;要设置多层次的操作活动,给予学生操作方面的指导或点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