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牛一毛     
西汉的大将军李陵,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这件事非常生气,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不忠。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打抱不平,他仗义直言:“李陵将军孤军作战,每一次出兵攻打敌方都有很好的成绩。而这一次,他一直没有得到李广利(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将军)的协助。五千步兵虽然被八万匈奴兵团团围住,但仍然冒死抵抗,  相似文献   

2.
《李陵变文》今藏北京图书馆,原题目残失,后据故事拟补,只存此一本。另与李陵故事有关的,是今藏巴黎图书馆的P.3595号《苏武李陵执别调》,此二篇均收入《敦煌变文集》。王国维先生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中,提到江右某氏藏敦煌遗书中的李陵降虏的七字唱本韵文,今已散失不可得。现仅就《李陵变文》作一点探讨。一、文史典籍中的李陵事件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出军三万余人,由贰师将军李广利统率,在天山东麓与匈奴右贤王战斗,双方各有胜败。李陵率五千步卒由居延北进,被匈奴主力部队包围,后援不到,李陵被困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全家也因此被杀。  相似文献   

3.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汉武帝年间,正当司马迁专心撰写《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广利带兵3万去攻打匈奴,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汉武帝又派李陵带领着5 000名步兵跟匈奴作战,谁知单于亲自率领3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5 000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可终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战败了。李陵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汉武帝下令杀了李陵全家,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相似文献   

4.
<正>1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秋天,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京都长安城内。秋风萧瑟,草木枯槁,寒意袭人。未央宫内,空气格外凝重。汉武帝在大发雷霆,大臣们随声附和。事情起因于李陵——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这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姬李夫人之兄、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去攻打匈奴,想让他立功封侯,同时又命李陵担任他的后勤指挥官,但是为高傲的李陵所拒绝。  相似文献   

5.
宫刑是汉朝承袭秦朝旧制,除大辟(死刑)之外,最惨无人道、侮辱人格的刑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最下腐刑,极矣!”腐刑即宫刑(一种破坏男子或女子生殖的刑罚)。司马迁遭受宫刑是因“李陵之祸”引起的。天汉二年五月(公元前99)五月,汉武帝令李陵、李广利率骑兵出击匈奴,结果李陵深陷重围,兵败投降。汉武帝召问群臣,司马迁委婉地陈述了看法:李陵投降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即便是真降,也是出于不得已。他的观点使汉武帝大为不悦。其实,汉武帝对司马迁欲加之罪已非一日,“李陵之祸”只不过是促使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相似文献   

6.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  相似文献   

7.
理解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遭遇李陵事件,因其直言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被认为是在为李陵辩护,以忤上之罪下狱,因无钱赎罪,最终被处以宫刑。在  相似文献   

8.
正[开开心心——阅读]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前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他们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了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的  相似文献   

9.
运气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汉武帝攻伐匈奴时,起用了四位大将,他们是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论对边塞及敌情的熟悉,论指挥才能和武艺胆略,李广应居四将之首。匈奴人特别  相似文献   

10.
苏小谦 《小火炬》2010,(3):38-39
公元前99年,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们度过的最糟糕的一年。这年夏天,汉朝派军队和匈奴作战,仗打了好几个月.最后汉朝还是败了,汉朝的将军李陵投靠了匈奴。  相似文献   

11.
《苏武》节选自《汉书》的《李广苏建传》。这篇传记记述了李广、李陵(李广之孙)、苏建、苏武(苏建之子)四人的事迹。“苏武传”附在“苏建传”的后面,它是《汉书》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篇。课文节选了《苏武传》的主要部分。内容说明这篇课文以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和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依次记叙苏武从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到持节归汉的全过程,线索十分清晰,结构非常严谨,不屈节不辱命的中心极为明确。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其内容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汉将李陵投降匈奴之原因所在,论述李陵之投降,乃汉武帝混淆是非,蓄意谋害使然,投降伊始,实属假降,是人在“胡”营心在汉;并以此证明司马迁对李陵的判断是正确的、;历史加在司马迁头上的“为李陵在对敌斗争中的变节投降行为作辩护”的罪名,亦应予以洗刷。  相似文献   

13.
李陵投降匈奴千夫所指,其实李陵有苦衷。李陵投降匈奴有多种原因:情势所逼;汉朝“裙带风”盛行;当时社会大趋势使然。  相似文献   

14.
军功不够是“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广作为古代的一位名将,一生抗击匈奴,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最后以不能封侯为千古遗恨而自杀身亡。汉代军功封侯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李广因为没有实现这些标准中的一条而未能封侯。这里有军功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汉军战略指挥失误、机遇问题,最根本的是汉武帝重用外戚这一用人政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生活于国力衰微的晚唐时代。当时,屡有外敌搔扰,唐军屡屡失败。诗人感于时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诗章第一二句展示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的悲壮情怀。匈奴,代指屡犯西北边地之外敌;貂锦,为汉代羽林军着装。汉将李陵,北征匈奴兵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们不但知道这部史书,还知道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后忍辱把它写完的,更知道其受刑是因为替李陵辩解,说他暗射贰师将军李广利见死不救,因而惹怒了汉武帝刘彻。但是,司马迁是汉武帝的近臣,也是深得汉武帝的赏识的。刘彻的巡游、封禅、制定历法等活动,他都是参与者。其父司马谈写史书,是奉旨而为,事未竟而嘱托子继其业,若皇帝不同意,是不会授司马迁太史令这样的官职的。且接父手续写《史记》,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也是“以求亲媚于主上”。李陵降番,刘彻固然震怒,但绝对不至于因为他替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话就施…  相似文献   

17.
一件大事     
翻开“历史大事年表” ,我们会看到约有一半是战争 ,死亡和存活 ,失败和胜利 ,改朝和换代。但历史并非如此简单 ,一年一个 (或多个 )里程碑 ,更多更丰富的则是凡人的喜怒哀乐。不进入人的内心世界 ,所谓历史是相当枯燥的。有时候 ,某个个体的生命遭遇会在时空的演化中格外凸显出来 ,成为大事之外的大事。公元前 99年 ,汉武帝派贰师将军征伐匈奴。李陵也率兵卒五千参加战斗 ,可惜的是寡不敌众 ,无奈绝望中降了匈奴。像评价学生只用最后的考试分数一样 ,皇帝要的也只是最后的辉煌战果。而投降 ,不管你曾经如何喋血战场 ,出生入死 ,不管是迫不…  相似文献   

18.
卫青(?——前106年)、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都是西汉武帝时抗击我国北部地区匈奴奴隶主侵扰的名将。他们在汉武帝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法家路线指导下,和张骞,李广等广大将士一起,经过大小十几次艰苦的战斗,解除了匈奴奴隶主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保障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为开辟通向西域中亚的“丝绸之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担任郎中的那段时间里,认识了宫廷内守卫建章宫的警戒侍从官李陵,对这个爱护部下、为人正直的魁梧军人,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他听说,李陵就是名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觉得果然不愧是将门之后。渐渐地,司马迁知道了李广之死的内幕,以及发生在李家两代将军身上的悲剧。正是因为和李陵的相识,为司马迁未来的悲惨遭遇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0.
西汉“飞将军”李广,自青年时候起与匈奴大小70余战,纵横沙场约40年,最终却没有得到封侯,并且含恨自杀。在司马迁、王勃、王维等人笔下,李广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么,李广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一代名将为什么难以封侯呢?李广确有封侯拜将的实力。他神勇异常,尤其擅长射箭,这有著名的射箭入石故事和几次战斗实例为证。青年时期他跟从汉文帝出猎,多次格杀猛兽,汉文帝不禁叹息:“真可惜呀,你生不逢时!如果是在高帝(刘邦)那个时候,博取万户侯还不是小意思!”有一次他率领四千骑出战,被匈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