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覃晓清 《东南传播》2022,(1):I0003-I0003
站在2022年岁首,电视综合频道中心又迎来新的征程。此刻,回首2021年,我们收获满满,而脚下新一年的路,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站在新时代节点的一个新开端,我们已做好了准备。2022年,我们将喜迎党的二十大与“中国梦十年”。唱响主旋律,是这一年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以怎样的笔墨,在这样新时代节点上抒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份新的日程表。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想应当向各位先进说明的是,虽然我把这个报告的摘要送请大会印了出来,但是我觉得这篇文字在体例上和性质上都不能算是一篇标准的论文,只能说是我自己在书房里作的私人笔记,可是我觉得这个题目和我们透过这个题目所能引发的一些思考方向,很适合在这样性质的研讨会中提  相似文献   

3.
高珍 《大观周刊》2011,(48):86-86
我究竟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怎样成为这样的老师?我成为这样的老师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可能很多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可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却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艰辛。我们必须要确定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有这些专业化发展的规划,我们必须致力于语文天地的开创,进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下面是我对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殊"与"常":常规题材更需投入激情 激情是推动记者前行的强大动力。有了激情,才会有乐观、自信、激昂、好奇等记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特殊题材时,更容易调动起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全力以赴奔赴第一线。"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现场不够近"。在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到的台风面前,温州日报的记者始终用这样一种理念驱动着自己。在抗击台风的日日夜夜,我们的记者就是这样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的激情透过文字、透过图片不断感染着读者,也为每年七八月份台风季时刚刚加入报社队伍的新记者们,上了职业生涯"第一课"。  相似文献   

5.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6.
纪云 《兰台内外》2009,(3):51-51
有入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样的教益。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新闻学?乍一看题,差不多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回答出来。教科书、论著都似乎有一个一致的答案。可是,有很多命题,我们不能把触角伸到应有的深度。在我们思考上面似乎简单而又不简单的问题的时候,全国新闻文化学术研讨会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发表在《新闻知识》8月号的文章《大可开拓的天地——全国新闻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叫我们耳目一新。我认为,党朝晖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位朋友经常抱怨在他上班的路上有一段限速的道路:“好端端的一条路.凭什么要限速60迈?真不知道交管局是怎么想的!”这时总会有人站出来附和。乍一听也觉得这位朋友说的很有道理,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静下来思考,这段路的前后都允许跑到100迈,唯独在这儿限速60迈.一定有它的道理。当你按照60迈的要求行驶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徐永杰 《出版广角》2013,(15):49-51
我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设计出一个他人挑不出毛病的封面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想设计出来的封面胜在细节、令人拍案,则颇需花费些时日和功力。几年前,我曾与同仁做过《让作者主动上门》的分享,内容是如何让所策划图书"劝说"读者成为自己的作者。我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设计出一个让他人挑不出毛病的封面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想设计出来的封面胜在细  相似文献   

10.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碰到一些使自己感触很深、引起自己思考的事情,如果把这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写成言论,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近两年,我几乎每月都有此类言论稿被新闻单位录用。 一、从串门中发现的题材 去年9月份我去一位住在四楼的朋友家串门,发现他家的拖把晾法与众不同,是将拖把布朝家里的水龙头上挂,而将拖把柄朝  相似文献   

12.
一篇稿件的形成,从采访到报道出来,不仅要经过作者留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精心去提炼,还需要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和独特的思维,较好的角度和丰富的内容去组合、去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篇稿件写得既鲜活又有分量。  相似文献   

13.
这些日子,总是不断地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声称自己看见了UFO。好像进入新千年,这些神秘的家伙也进入了活动频繁期;好像新一轮的UFO热已经到来;好像在新千年是我们解决这些不解之谜的时候了。但是没过多久,又有人站出来说那都是假的。公元1999年8月18日,我们安然度过了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之夜,一抬头,又迎来了2000年。这是全世界人民做总结的好时候,不管上帝发不发笑,我们都要思索,思索那些我们一直没找到答案,估计  相似文献   

14.
发现独家新闻,写出原创新闻是每位记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也不是说,当看到别人的独家新闻的时候,我们只能无所作为。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同样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认真思考,从已有的题材中,也可以作出新章、好章来。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他老人家的话,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一个希望自己有功底有观察力的记者、编辑或者通讯员,首先要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要有理论储备,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凡经过几番折腾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稿件的深度如何,在于采访(编辑)的深度;而采访(编辑)的深度如何,则看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又靠什么呢?全靠理论“铺垫”的深度。如果再深问一句:理论“铺垫”的深度来自何方?回答是明白无误的,完全取决于学习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我和严文团同志采写的通讯《37年,那崎岖的山路》在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此稿能够脱颖而出,是我和严文团同志勤于采访,深入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而写出来的。我们感到体会颇深。 一、捕捉新闻的眼光应该投向普通人 在我们报社,总编辑卢愚常常对我们说:“要写出好稿,首先要有一个创优意识。也就是说,记者在脑子里时时都要有创优的概念、创优的标准、创优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善于捕捉新闻的眼光,才能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典型,好新闻也就不会从你身边溜走。”通过…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周老虎"和2009年的"躲猫猫"引了众人的关注,在这两起事件中,新闻发言人都曾不止一次地站出来表态,但却出现了前后发言不一致的现象,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作为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对全局的形势和政策了如指掌,而且还要把握好说话的火候和技巧及全面、理性地认知媒体和记者,只有这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才不至于与事实"脱节"。  相似文献   

18.
我看了2003年《新闻调查》在北京广院的一次对话,当时有专家提出说,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只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事实,没有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真相都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它的解释。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认为真相还是有的,但是对真相如何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其实对新闻调查类节目还有一种深层次的定义,就是说不但要把掩盖的真相给揭示出来,而且要把真相后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给我们展现出来。那摄像机在这个时候不管用了,摄像机告诉我们的只是第一层面的东西,第二层面是摄像机把这些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何把这个东西渗…  相似文献   

19.
贾光立 《大观周刊》2011,(24):39-39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与百姓共跳动刘绩辉我们总说新闻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究引导的艺术。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颗和老百姓共同跳动的心,这样才能通过自己采写的稿件,通过自己潜心经营的版面,反映出老百姓的愿望和情感,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生活。一我出生在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