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位姐妹艺术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之所在.本文论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表现主题,探讨了新的芭蕾形式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该剧鲜明特性的二次展现.  相似文献   

2.
一个旧社会的中国女大学生颂莲,因家庭原因成了陈老爷的四太太,她在陈家的高墙大院里受尽封建规矩的压迫和姨太间争斗的迫害,最终精神崩溃,只做了一年的姨太便永远逃不出这高墙大院。这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本片在外延上对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其核心本质远不止于此。张艺谋导演与苏童原著所探讨的除了封建的恶,更多的是这封建恶的来源,而这个来源源自人心。  相似文献   

3.
陈巧 《文教资料》2012,(33):171-173
本文通过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中五个女人不同悲剧命运的探寻,以及电影中众多意象象征意义的理解简要分析了该电影所体现出的病态美学的特征,以及导致病态的原因和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早期作品。影片叙事按季节的脉络娓娓展开。娴熟的着色与造型,人物形象的雕琢与刻画,民俗符号的意指与象征,细节的描摹与醒目等等,实现了视觉语言与叙事策略的完美结合。本文节选颂莲进陈府后片段,试从民俗化叙事、蒙太奇表意及镜头造型语言等方面对该片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好莱坞电影几乎独占电影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慢慢在国际上获得了一些认可。张艺谋,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以满满的乡土情味著称,尤其是其早期的电影——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秋菊打官司》,这些电影使他斩获多项国际大奖,成为国际知名导演。本文通过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分析,探讨该电影与东方主义的关系,通过对其中一些元素的解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张艺谋的电影引起国际关注,获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后现代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文学和电影界。《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后现代主义最早的电影之一,它是象征性的精神境界的反映,暗含凸显压迫性的寓意。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去除艺术和流行文化的界限,将极少主义的完整的、详细的情节,象征性、色彩与观赏性等特点融合起来。这部电影被指导于1991年,正值现代主义走向尾声,标志西方后现代主义正式登陆中国电影界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徐骎 《考试周刊》2014,(17):33-34
<正>《大红灯笼高高挂》承袭了苏童原作的基本情节: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颂莲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嫁给陈老爷为妾。过门后,颂莲被卷入妻妾争宠的钩心斗角之中。她亲眼见证了这个封建家族"吃人"的本质:陈老爷的冷酷无情,二太太卓云的佛面蛇心,三太太梅珊因"不忠"被杀……这一系列打击将颂莲"逼疯"了。影片对文本进行了大量改编。笔者通过对《大  相似文献   

8.
9.
小说《妻妾成群》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主人公颂莲,在两种不同艺术样式中呈现了不同的体格形象、性格特征。通过比较小说和电影中颂莲这一人物形象的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客观原因主要是文学和电影本身存在差异造成的,主观原因主要由导演、文学改编、商业价值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0.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电影对原著做出了一定的改动。电影中的"红灯笼"意象、南北风俗的转变和颂莲形象的变化,更加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禁锢。电影通过色彩与音乐的交融,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冲击,从而刻画了封建礼教制度下女性人物的悲剧形象,通过大家族女性形象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批判了封建男权和礼教,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并存,电影票房与观众口碑齐飞。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文学作品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给予了中国电影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地被搬到荧屏,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观众口碑。谈到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不得不提的是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基于此,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改编的特点,探讨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张艺谋通过对悲剧环境的刻画:无处不在的红灯笼,史前时间和孤独的陈府,悲剧场景的轮回,符号化的男权,从而描绘了颂莲所生活的悲剧的外部客观环境,用环境烘托出颂莲命运的悲剧性。此外,导演还赋予了颂莲悲剧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成功塑造了颂莲这一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古人往往用一种或几种色彩言简意赅的来表达所观之景和所触之感,通过这些色彩我们仿佛如入当时之境,调动我们不同的情绪,给予我们不同的心理暗示。现代色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迥异的感受,就像我们通常会将甜蜜、浪漫、喜庆比作红色,会将阴森、权威、幽静比作深蓝色。一部优秀的舞剧作品,如诗如画,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基调和颜色,这种定调绝非仅是灯光色彩的合理运用,而是灯光色彩、音乐色彩、服装道具色彩和人物内心情感色彩的有机统一,以意象之形共同支撑起一部舞剧作品的主题色彩。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电影艺术领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领域,然而,当他将《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芭蕾舞台时同样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领域,他成功地运用唯美、高贵、典雅的芭蕾艺术展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和社会陋习,将影片复杂的剧情以及对人物的细腻完美地展现在芭蕾舞台上。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的很多影片都是从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出发,以各种带有暗示性、寓意性的形象构建出一种朴素的中国传统文化风范,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符号。本文即以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载体,从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元素着手,探讨其以不同形式和状态的异样呈现,分析其在电影美学上的暗示,从而揭示影片中女性的独悲剧。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最佳导演落入夏钢之手,而在提名时以得票最多而名列榜首的张艺谋却不幸落选,我们在为张艺谋感到遗憾之余,又不免为中国电影感到庆幸:中国电影界本不该张艺谋一枝独秀,而应该万紫千红才是。然而在一篇  相似文献   

17.
《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两个不同的颂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以女人们的“争宠”为切入点展开矛盾冲突的 ,但两者所遵循的法则是截然不同的。由于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与审美情趣的改变 ,小说与电影中 ,分别形成了同一命运、同一姓名、同一环境但却不同性格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18.
小说<妻妾成群>着意刻画古井意象.一次又一次不急不缓地渲染古井,烘托出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渲染出大宅院的呆滞、阴冷,从而刻画出知识分子颂莲的多思敏感与内倾的性格特点,也暗示出井是斗争后的女人的最终归宿.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大肆渲染"红灯笼"这个抢眼的意象,从视觉上抓住观众,在听觉和感官上给观众冲击.让观众慢慢回味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是一位色彩运用的大师,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他对色彩的运用极为丰富也极具内涵.影片《大红灯茏高高挂》就是代表,不同于张导其它作品,本片中除了红色外,还出现了黄、绿、紫等颜色,而且有时出现的极为隐秘,但却十分有深意.本文对片中的色彩,尤其是人物服饰的色彩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既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比较,也包括跨学科,即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和意识形态的比较研究。这是比较文学宽泛而稳定的研究形态。本文从比较文学的定义出发,力图探讨"语言"这一介质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小说语言"也即是小说的文本,"电影语言"即电影的镜头、对白等等。跨越这两个艺术门类进行比较,是我所解读的"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