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一、“破窗  相似文献   

2.
“破窗理论”这个故事给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特别是未成年人。只有及时修补好第一面被打破的玻璃,才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3.
班级情况千变万化,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管理过程中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班主任除了必须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之外,还需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工作,以求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一、运用“破窗效应”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所谓“破窗效应”理论,来自  相似文献   

4.
读到王飙在《读者》上发表的文章“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地想到“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一种冲动要写下来与同行们共勉。“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一文中讲到,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和谐,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维修,大楼上反而多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这一发现使她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5.
破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一栋楼房有一个窗户的玻璃被打破,那么往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玻璃被打坏。因为最先遭到破坏的窗户,会给他人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一栋破楼,再打坏几块玻璃也无所谓。很快整栋楼的窗户再也找不出几块完好的玻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破窗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破窗理论”是指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揭示人们的从众心理。它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阐述少儿图书馆读者管理中存在的“破窗现象”以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班主任老师要及时的修复这些漏洞,就必须制定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对“打碎玻璃”的行为的处理要及时,注重处理结果对其他学生正面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一鸣 《高中生》2011,(27):54-55
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所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及时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画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破窗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和辅导员日常工作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伴随着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及人数的日益增加,针对其日常培养的实际特点,"破窗理论"的现实意义就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在相对松散的班集体管理中避免和抑制破窗现象的发生,准确把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实际特点,营造文明、有序、可控的日常管理环境,为营造和谐研究生培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了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实验课堂"破窗现象"时常凸现,"破窗效应"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效率低下,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本文通过透视中学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归纳总结常见的"破窗现象"及其引发的"破窗效应",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破窗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为学校文化管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对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实际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班级建设中“破窗效应”的易发环节和诱发因素,为班级建设提出了几项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破窗理论”与图书资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窗理论”在管理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破窗理论”对其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为最大限度地延长图书资料的使用寿命和发挥图书资料的使用价值、节约社会资源,图书资料管理者应该按照“破窗理论”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对图书资料进行修补,以实现图书管理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4.
"破窗理论"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辅导员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避免和抑制破窗现象的发生,辅导员要准确把握本科院校专科生培养与管理的实际特点,及时洞察破窗现象,修复破窗甚至从根本上杜绝破窗,使学生日常管理更加注重细节、注重防患于未然、注重防微杜渐,为营造文明、有序、可控的日常管理环境,营造和谐专科生培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效应”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无数心理学家们的艰苦探索,“效应”理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个出色的音乐教师应该善于揣摩并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游刃有余,顺利流畅的完成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笔者在这里只就其中的三种: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晕轮效应”破窗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块窗户玻璃被人打破,如果不及时更换,其他的玻璃很快也会被人打破;清洁的墙面被人乱画几笔,如果不及时粉刷,很快就会一塌糊涂;街道一角有人丢了垃圾,如果不及时清除,很快就会垃圾成堆……这也许是很多人认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却被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称为“破窗效应”。当然,破窗效应并不是他的什么发明创造,我国早就流传许多类似的说法,比如“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破罐子破摔”,“一日新,二日旧,三日扔进废纸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我国的心理科学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这一发展正在进行下去。但是,我国心理学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僵化”现象,这种僵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对心理学的需要来说是不适应的,对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创新来说也是不适应的。为此,本文试针对这种僵化现象,就心理学研究如何“活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差别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法则。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后进生”是其活动中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存在。小学“后进生”的管理与转化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实中所存在的对“后进生”的“棍棒教育”、“恐吓教育”、“边缘化教育”等做法,既不是教育应有的形式,更非一个教育者应有之态度。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和破窗效应,对教师应如何做好“后进生”的管理与转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正平 《班主任》2004,(2):41-42
心理学上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班级管理也是这个道理,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并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