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深入中学课堂,听了一些语文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不少语文教师角色错位,把自己当成了演员,包打包唱,一上讲台,便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手忙脚乱地写板书,生怕哪点讲漏了,生怕哪点写掉了而于心不安、于心不忍。学生的每次作业作文,教师逐本逐本精批细改,真可谓尽心尽责的保姆。难怪语文老师喟叹:“当语文教师太累了。”如此劳神费力累来  相似文献   

2.
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王会元 《师道》2003,(1):23-24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教语文"成了"教课文".教课本成了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慢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成了教材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4.
石青菊 《河南教育》2009,(10):27-2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或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学生按要求去写.再按时交上.教师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逐本批改:到第三周作文课再布置新的作文题,两周写一次,周而复始。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大多数老师怕改作文,教师改得累,学生写得累,收效甚微。这就是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6.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因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就象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不争的普遍事实。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敢、不爱、不懂作为。实际上与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有极大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你可曾问过自己:学生作文,教师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更应当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谈讲色变,生怕走上繁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王小燕 《语文天地》2012,(12):75-76
中学语文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学生昏昏欲睡地看着喋喋不休的教师,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毫无生机,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所以出现许多的厌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调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探索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做法,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0.
做过语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教学中最烦最累的是作文教学,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却置若罔闻,教师劳心地批改,学生可一扔了事。究其原因,学生对作文兴趣淡,写作内容乏。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外乎抓好作文的“导”和“改”两个方面,对此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袁珍 《陕西教育》2002,(4):39-39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讲读课文只讲不读.小学高段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视而不见,在课堂上生怕学生朗读占用他(她)宝贵的讲析时间,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嘴巴不停地讲着、讲着,搞得自己嗓子嘶哑、口干舌燥,学生却因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其实,有些内容学生一读便懂,何必多费口舌,小语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6里有这样一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是针对这种不良现象而开的一副良药,足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郑永春 《师道》2012,(3):31-32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比较重视,学生也不敢怠慢。有老师说,有些现代文可以不讲.文言文则不能不讲.而且每篇都要讲,精讲精练。而学生也是,别的语文课可以不记笔记,唯有文言文课必须记笔记,而且必须背笔记。这道出了我们目前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整体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花时多、效率低的“发胖式”的阅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讲得多,但实际突破不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不明显。这恐怕与我们语文教师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而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思考不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乏,不仅课堂气氛沉闷且一节课累死累活,师生均觉收获甚微,但它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王小燕 《语文天地》2012,(23):75-76
中学语文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学生昏昏欲睡地看着喋喋不休的教师,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毫无生机,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所以出现许多的厌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调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探索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做  相似文献   

16.
实行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自觉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少教师确也似乎在淡化课堂上的讲授。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的教师谈讲色变,生怕走上繁琐分析的老路,大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其实,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提高讲授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吕志红 《新疆教育》2012,(14):151-151
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的飞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木,“塞源而欲流长”,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少、慢、差、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流”上下功夫,而应在“源”上做文章。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对它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绘本阅读以其独特的多元价值融人幼儿园教学,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的青睐。那些没有深入领会绘本阅读实质的教师,在盲目跟风中走入了教学误区:一种是把“绘本阅读等同于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把图书制作成PPT,以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引导幼儿逐幅理解、逐幅讲述,且问题均来自教师对绘本的理解,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教学思路代替幼儿的阅读思路,此时的阅读过程变成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教师生怕被冠以“被教师牵着走”的帽子,而将“自主阅读等同于自由阅读”。  相似文献   

19.
袁俐 《教师》2008,(10):82-83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走近了学生,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生命的对话,使语文教育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力求改变以往以讲代学的陋习,又以大量非语文性的活动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感悟和语文知识的学习。导致语文基础知识的弱化。王荣生教授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语文课堂必须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用在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王怡 《河南教育》2005,(8):24-24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较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1.提高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枝笔,或者再加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般学生大都不喜欢语文,嫌它没有英语、数学那么实用,嫌语文课背书太累人。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多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