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情感教育常常被中小学的教育所重视,然而在大学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特别是离不开以情感教育做催化剂的大学写作课,怎样发挥情感教育的效应,寻找到学生学好写作课的最佳接收点,显得特别重要。只有以情育人,以情感作为教学的"知"与"行"的中介,才能达到大学写作课的最高境界——知、情、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出现质的飞跃,在人工智能时代思考情感教育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时代情感教育具备促进认知能力提升、联系师生共同应对革命性挑战、助力人工智能转向责任性发展和推动人机深度交融的特殊价值。人工智能时代情感教育面临情感应激、情感荷载和情感孤悬的困局,具体表现为自身非理性倾向产生源发抑制、接触人工智能诱发主体性隐匿、误用人工智能导致表现性衰退和滥用人工智能促使道德感消解等方面。为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情感教育的生发,提出情感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情感教育融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助推情感教育、确保透明度与实行问责制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又是衡量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和谐、美好、丰富的情感是孕育创造性思缎和灵感的温床,也是生发出道德行为和崇高理想境界的沃土。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人,还要培养情感健康发展的人。情感活动应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教育之中,从而实现育人目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情感识别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策略的改进。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已成为情感识别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分析了脑机接口技术支持学习情感识别的发展动因,进而构建包括数据处理、情感表达与教学调控三个过程的脑机接口技术支持学习情感识别的应用框架,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学习情感识别领域仍面临的技术鸿沟、伦理挑战与学习者的主观偏见等局限。最后提出未来脑机接口支持下的学习情感识别可从强化技术融合、发展以人为本为导向的设计,以及尊重学习者的主观需求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保证脑机接口技术支持学习情感识别应用的可行性,并综合衡量学习状态,拓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情感育人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语文学科由于具有丰富蕴藉的情感与深厚的感召力,因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学文与育人同步进行,语文学科是情感育人的最佳阵地。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技术"硬件",还应有统摄技术选择和应用的理性和情感。教师情感是专业发展之基础、纽带、承诺、动力和境界。教师的情感培育有别于知识教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情感与认知的和谐互动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打磨下,通过科学的反思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作为育人的内容之一已成必然。本文通过探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情感教育设计和对策,同时指出加强教师自身情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大学生情感教育要合理构建情感教育的内容体系,把情感体验教育作为基础,把情感自控教育作为核心,把情感互动教育作为重点。实施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大学生情感自我培养的指导与帮助,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通过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围绕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新课程标准不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毫无疑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升华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应当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种子学校",对朱小蔓"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校本化实践。分别厘清了校园与育人场、校园情感场与富有情感特质的教育生态、校园情感场生态与具有情感"温"度的育人场三对概念的相互关系。提出校园情感场生态是具有场特质和场作用、具有正向情感作用的理想生态,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一切都是自然的、有"温"度的、活的、在生长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伦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的权利嬗变、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异化、人工情感与人机互动的情感危机、智能感知与教育数据的价值困境这四个方面。为了防范和消除这些伦理风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界”是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理性选择,教育责任则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伦理准则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2.
吴小鸥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92-94,101
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 ,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 ,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 ,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以提高情绪智力 ,由此造成一系列因情绪智力而引发的教育问题。因此 ,教师应转变教育的功利观 ,掌握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交往的技巧 ,学习与情绪智力相关的课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应用始终无法逾越技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转化”主义的藩篱,进而堕入了教育应用中的“盲区”“禁区”“误区”。因此,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三种错误取向还需从批判的视角审视,进而人们应充分认识工具的意向结构,极力抵制坠入历史的虚无之中,拒绝陷入随意转化的虚假幻想。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三点批判体现在忽视了师生的真实需求,漠视了培养完整的人的意义,轻视了人的存在价值。人工智能人文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的教育主张。由此,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者必须要认识到人文主义的合理性论点,将人始终视为教育活动中的核心所在,继承“天人合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以智识的人文精神气质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al Policy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oes It Make Sen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ducational policy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ppears to be based more on mass-media science journalism than on actual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 first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area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t further examines how these areas became linked in the popular press. The second section examine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wheth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underpin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ho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es to success, and whether it is central to character. We conclude that educational policy in this area has outpaced the science on which it is ostensibly bas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are made.  相似文献   

15.
马莉 《成人教育》2019,39(4):6-9
当下,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场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技术性变革。成人教育在每一次科技变革中会产生直接广泛的社会效益,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影响下,成人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与挑战。通过描述人工智能的兴起,从成人教育的活动场域、课程内容、实施主体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浪潮下成人教育发展境遇的可能性转变,研究反思成人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情商素质教育的缺失,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差、集体凝聚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基于此,当前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增强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技术变革教育面临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困惑。技术变革教育的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切实推进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智慧。本文深度分析了教学机器和LOGO语言两个范例,揭示了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两重境界: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耦合发展。以此为基础,作者使用“巴斯德象限”概念框架,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逻辑,提出人工智能既是学习的科学也是教育的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深度融合将不仅把教育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原始创新推进到新高度,也必将有力促进人工智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智能性的技术来不断提升教育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技术、数据和算法的重组,推动教育走向智能化,具体表现为支持智能教育关键技术的高智能化(技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育大数据的形成(数据)和教育供给的科学化(算法+服务)。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还存在技术基础不稳、教育数据缺陷、算法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应尽早谋划,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并从技术基础(改善技术的成熟度,重新思考技术世界中的教育)、数据驱动(加快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数据单元质量)和算法服务(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方式)三个层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20.
王萍 《电化教育研究》2020,(3):93-100,121
视频是教育领域重要的学习资源形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分析与创新应用是推动教育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还处于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阶段。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视频的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视频应用设计原则与框架,并进行了案例实现。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应用有助于增强互动学习,支持多模态学习分析,优化视频游戏设计,促进智慧课堂与智慧校园建设。对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