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10):81-81
C 组图中,为大家赏析的是直拍的传统法宝——如今国际比赛中已难得一见的反手(正面)攻球。何志文搓球后(图1-2),卡尔松送了一个近乎不转的球到何志文反手底线(图3-5)。卡尔松此举算盘打得很精,按照常规,直拍反手对付这种不太转、不太往前走的长球很别扭:搓吧。来球不转容易搓高,推吧,来球轻飘飘借不上力,弧线又不高。因此,直拍选手往  相似文献   

2.
反手发强下旋至A的反手底线,此球尽量长,配合转不转短球至A的反手不出台。A搓回后(通常到我方反手位),侧身抢拉。我方发球后应注意侧身步法不要过于前插,以免A搓的长球把自己顶住,令我方无法出手。发球后抢拉的这一板无需太转,由于A搓的球速度可能较快,我方要把弧圈拉得很转有相当难度,故而以速度、落点为主,力量上以借力为主,击球时间不可太晚(避免侧身位置太靠后,结  相似文献   

3.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5.
直板的何志文用正手发侧下旋球到卡尔松的反手底线,之后利用速度优势连续压制对方反手、中路直至得分,这与“克横定式·业余版(二)”中的第1 套“定式”原理相通。区别之处在于,因何志文是左手握拍,发球方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9):83-83
当双方都在用搓球控制对手时,看似难以抢攻,其实不乏机会,F 组图就是一个例证。王励勤接发球劈长(圈 F1→F2),李静回搓(图 F3→F4).却被王励勤轻易挑打正手空当(圈 F5→F6)。是王励勤挑打技术精绝吗?未必,关键在于李静的回搓质量不高。图F2显示,李静对王励勤的接发球出现了误判,过早地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克横定式”系列到本期就要同大家 说再见了,不过,赶在这岁末之前,还得向大家 再奉献一招——此前我们的“定式”主要是针对 横板两面反胶对手的,但在业余爱好者中,使用 横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的也不乏其人,面对这 样的对手,直板又能拿出什么绝招呢?发侧下旋 长球到其反手底线! 许多人反手用生胶,一是觉得速度快、防守 弧圈比较容易(当然他们的反手也放弃自己拉弧 豳了),二是在业余范围内,生胶接发球不易“吃 转”。这的确是生胶的优势,但就笔者多年的观 察,业余爱好者用生胶,也有两大“命门”:一是 不擅主动发力,多半只会借力,虽然当对方拉球 时,生胶可以靠控制板形借力把球挡回去,回球 弧线又低又平,对方很难二次进攻,但若借不上 力,生胶就很麻烦了;二是如果对方的侧下旋发  相似文献   

9.
乒去乓来     
关于劈长的疑问在比赛转播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解说: “如果实在看不清楚对方的发球时,可以劈长到对方底线,打相持。”劈长真的有那么神吗?的确,劈长是一种带攻击性的搓球,对业余选手尤其见效。其威胁在于:球的落点深,对手要移动步法(通常要稍向后移动)才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4):110-111
“反手剌”主要用来应对比较近网的下旋球或是不太转的上旋球。用长胶“刺”过去的球通常为不转,而且弧线发飘,使对方不容易找到击球点。“剌”不同于“磕”,选手在击球时可以多发一些力,尽量将球的弧线送长,且越靠近球台的边线或底线越有威胁。由于出球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削球选手在应对擅长打“搓攻”的选手时,可以通过“刺”大角的方式来破解对方的“稳搓”战术。  相似文献   

11.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二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对方正手,横板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连续压住对方正手位,以速度取胜。 左手握拍的梅兹发右侧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直接挤搓到梅兹的正手位底线(图5)。马林在接发球时逆来球旋转,顺势一挤,使回球带 有明显的侧拐。梅兹发球后,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但马林的回球向正手位边线侧拐,使梅兹在进攻的线路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直接拉直线,由于 马林回球带有左侧旋,容易拉到偏中路位置,马林可以很轻易地回防;因此拉斜线是最好的选择。而此时马林早已等在反手位准备大力推挡,面对梅兹 的拉球,马林在最高点借来球之力,快速将球又挤推到梅兹正手位大角。梅兹在第一板进攻之后,重心正向中路还原,看到来球又回到正手位大角,于 是扑正手连续拉,由于脚下不到位,动作无法做完整,导致回球失误。 马林敢于突破对方正手位,并连续压制对方正手,这种技战术是当今直板打法的新思路。从接发球的小技术入手,预先判断出对方回球线路,看似 被动防守,实则已经掌握住场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6,(10):82-82
如果觉得何志文的反手攻球太难练,柳承敏在 D 组图中展示的这招反手推弹绝技,实战中施展的机会或许会更多一些。柳承敏发球后,波尔正手搓接(图2-7),柳承敏判断出这板搓球不太转且略偏高,果断上前用反手半推半弹波尔正手大角(图8-12),直接得分。在此过程中,柳承敏的身体始终保持十分前倾的姿态,出手的同时,右脚向斜前蹬地踏出(图8-11),对重心的借重淋漓尽致。并且,手腕先极度内收(图9),  相似文献   

13.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乒乓球主力运动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线路、落点3个维度对马琳、马龙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接发球控制性技术与进攻性技术使用率差异性均不显著.在具体技术运用上居前3位的技术马琳为:摆短、劈长、撇;马龙为劈长、摆短、反手拧.摆短、劈长差异性高度显著;反手拧差异性显著;其余技术差异性不显著.2)马琳接发球时反手、追身和正手三条线路分布较为均衡.马龙接发球线路控制反手过半,其次为追身和正手.二者在线路控制上,正手、追身和反手差异性均不显著.3)马琳接发球落点分布集中在中路近网短球、正手小三角和反手长球区域;马龙落点分布以长球为主,依次为反手长球、正手长球和中路长球.二者中路近网短球、正手近网短球使用率差异性高度显著;中路半出台球使用率差异性显著,其余区域落点分布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16.
李晓东 《乒乓世界》2003,(11):58-59
反手搓球(图1-5) 搓球虽然是控制手段,但其质量的高低,仍然能对整个局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控制搓球的质量高.可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反之则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张怡宁这板搓球速度快、旋转强、有晃动.从而迫使小西杏只能消极地回搓.为自己的反手上手进攻赢得了机会。其可取之处在于: 速度快、旋转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张怡宁搓球时身体重心下压.击球点较早,拍面较平.弧线较低.这样就保证了搓球的质量.从而给对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其回接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与“王皓VS施拉格”球理相通,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另一种升级版。马林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侧上旋球到波尔的正手近网处,虽然他发的是普通侧旋而非逆旋转球,出球带正常的左侧旋,但对于左手握横板的波尔来说,其效果同右手直板反手发(右)侧旋球到右手横板正手类似,球落台后都是朝横板的正手外边线侧拐。与施拉格相同,波尔也选择用反手上前接发球,但被马林压住中路后,最终正手反拉下网。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6,(10):79-79
尽管弧圈球几乎已成为一种全方位的进攻方式,但能用并不等于最好用,在处理某些球时,尤其台内球方面,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仍有着独特的优势。以 A组图为例,柳承敏发球后(图1-3),波尔对其发球的旋转判断不够精准,上前搓接时拍面过平(图3-4),导致搓球冒高(图5-6),柳承敏扑上去用正手直接扣杀这一近网半高球得分(图7-11)。  相似文献   

19.
这是第2套“定式”的又一种变换。左手握拍的何志文用正手发普通侧旋到卡尔松的正手近网,就旋转性质而言,与右手直板用反手发球类似,都带右侧旋。注意,与“定式”中不同,此发球的落点是直接拐出边线的,而不是靠近中线,何志文敢这样是基于两个因素:左手握拍,对方正手勾回斜线,刚好到何的反手,而不像右手直板是被打到正手空档;  相似文献   

20.
发球时自已可以自由选择线路,但接发球时来球的落点则由对手的意志所决定,所以难度很大。但也并非全无规律,一般来说都是发到中路略偏右的短球为主,配台两大角长球。最简单的接发球方法是:对方发短下旋时,我方摆短或搓长;对方发不转球时,我方则以挑为主;对方的长球只要发出台,到我方反手位时,我用拉、打去对方正手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