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所谓STS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开展科学教育的一种活动。STS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STS教育的影响,并借助各种教育资源,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生活和发展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已将STS教育和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一起作为科学课程的五个内容领域,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教育.即“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教育实践的重要理念。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庄琳  陈娴 《物理教师》2009,30(6):36-37
1问题的提出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3个词汇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指导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械互关系,并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来组织实施科学教育,STS教育追求的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科学素养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STS教育,是科学(Sic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思。STS教育的两个基本点就是突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STS教育主张在教育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精神。也就是科学、技术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英文缩写,意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能够参与科学技本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不但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  相似文献   

8.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其宗旨是普及STS知识,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使人们形成一种科学、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STS意识。基于小学教师培养的高师《科学·化学》课程改革应当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充分体现和渗透STS教育思想,使其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9.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一种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科学教育的教育理念,西方科学教育界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年。STS教育倡导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试图摆脱和超越对科学的单一的看法,全面、综合地认识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 ,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国际科学教育界发生了重大变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教育是近年来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已成为当今国际理科教学改革的潮流和热点。STS教育思想自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介绍到我国以来 ,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以加强化学…  相似文献   

11.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物理课程改革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物理教育中,渗透有关科学、技术、社会及其之间的密切联系,成了必须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STS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教授科学内容的活动,其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课程与STS教育 STS教育是中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他强调科学、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传统理科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不重视学以致用和联系社会实际;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学加强STS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世界各国综合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科学教育构想,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科学的社会化、应用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三者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科学性、特色性、综合性、乡土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科学的学科特点,针对农村中学生易于观察自然与生态现象,贴近生活、生产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强STS教育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STS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缩写。它是近年来国际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科学、技术、教育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和兼容,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及科学内容的社会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分析了国民科学素质内涵,中职学校化学教育现状与STS教育目标,提出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与学科实际开展STS教育,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化学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S作为一项综合性教育,它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智能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代卫建 《教师》2010,(12):56-57
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基础物理主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基础物理主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