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云 《文教资料》2012,(17):15-16,23
李碧华小说是一个瑰丽的世界,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其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动着抗争与不屈的精神,但结局却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只能陷落和屈服于命运,抗争是颓然的。李碧华将这些归于不可抗拒的命运。她小说中的人物最终结局或死亡或黯然离去,为我们展示了命运的凄艳、绝望与无奈。她小说中的宿命思想有其无法摆脱的根源,不仅源于香港社会、个人因素,还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碧华女士的中篇小说《青蛇》依托民间的"白蛇传说",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发挥演绎,其颠覆性是空前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叙事的功能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进行了弱化妖性、强化人性的处理;在创作主张上,作者打破了劝世警世的传统,宣扬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将我国传统的《白蛇传》的故事进行重写,使这一古老的传说以全新的人物关系出现在读者面前。李碧华为这一古老的传统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以更加关怀个人感受的态度,表现了真实的人情世态,并且展示了现代女性在传统男权文化下的挣扎、追求,令《青蛇》充满了属于李碧华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6.
论文力图从自我叙事话语与意义再生产的角度重读潘军故事新编小说《重瞳》,同时反过来,也从重读过程中探寻"形式的内容"何以成立并操作。论文结构如下:一、故事新编传统与自我叙事的合法性;二、叙事角度的双重翻转;三、意义再生产:当下性、世俗性与"多元的不确"。  相似文献   

7.
王小渡的《唐人故事》通过对唐人传奇的选择和重写,在驰骋古今的精彩故事中展现了一种想象力的自由飞翔。它是对于鲁迅《故事新编》的奇妙接续,既是一份回响,又充满自己的特色,其特色在于其中不可遏制的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问世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其中,"文之枢纽"的文道论浓缩了刘勰的儒之途、道之心、佛之论、<易>之理等丰富性体验,蕴含了龙图龟书、玉版丹文、蓍草占卜等远古神话传说与古代巫术的神秘体验,而且丰富性体验和神秘体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9.
严虹 《文教资料》2008,(3):32-34
李碧华的<青蛇>是以一个现代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讲述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既是现代的,又是女性的.它颠覆了传统故事中单一而确定的旨趣,重构了一个多义而复杂的文本,从而深刻地探讨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的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白蛇传》与《拉米亚》是东西方文学中以“蛇女”为原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两个文本所呈现出的“共相性”,透示出中西方作家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原型意象的深层结构里汲取灵源,重新显示人类深邃的心灵世界。迄至今日,这种原型意象与相关文本,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理深层,仍能作为一种原型主题重新激活人们某种生命意绪———这正是《拉米亚》与《白蛇传》这两个文本具有恒久的文化魅力的深层缘因。就创作主体而言,这种原型意象以及它的吸附泛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框范了创作主体各自的审美旨趣、思维定势和心理结构。至于这两个文本的“互异性”,则呈示出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深刻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这两个文本看似相似的故事母体发生变异,从而为我们对这两个文本进行跨国性的文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李锐"重述白蛇传"的这一行为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古代传说及传统文化的一次全新阐释。作者对"白蛇传"这一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加以大胆的解构和重述,在赋予其独特的传奇色彩的同时,将"身份认同"这一命题作为重述的理念支架和终极旨归,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跳出故事本身反观自己、重新审视现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儒商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一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儒商精神,儒商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作用,章着重分析了儒商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组专题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广为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优化专题设置、合理控制教学组的规模、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组专题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晚明的传奇作品中,鬼情戏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红梅记》与《牡丹亭》都是其中的代表。李慧娘和杜丽娘都是性情女子,在剧作中都被剧作家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都是为了爱而离魂还魂,但具体的"情"以及对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有所区别。基于此,通过对两部传奇的"鬼神"形象的对比,分析其各自的特色,推及"鬼神"形象在传奇作品的重要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易》变易观包罗万象,交相变化,它包含交易观、适变观、恒变观和简易观等内容。《周易》揭示的变易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这种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举在《儿女英雄传》中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全书以安学海中进士为开端,以安骥高中探花,出任山东学政收尾.文康清醒地认识到了科举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但同时也看到了科举制度能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巨大利益.这正切合了中国人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精神使得文康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科举,高度重视其实用性,在明知其弊端的情况下仍让人物投身其中.文康试图运用“道德报应”的模式使得人物成功避开科举制度的弊端,从而获得成功.同时“道德报应”模式也使得主体对天意产生敬畏,进而将这种敬畏转化为内在道德的约束,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儒家伦理道德.然而,这种“道德报应”的模式始终无法跳脱出实用理性精神对于现实利益的重视,远远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法:理论基点与规范体系》系统分析了现代商法的理论基点与规范体系,从现代法中的民法、商法、经济法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性,以及商法自身所具有的“可综览性”语境下探讨现代商法的发展问题,在研究路径上注重商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韦伯的"理解"以方法论个体主义为基础,承人文主义之传统,与实证主义相依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是韦伯理解方法应用的一个实例.该书的视角与分析逻辑、理想型的建构、拟情的体验与动机解释均体现了理解的特质及其方法论思路,文献资料与统计数据则为主观理解提供了客观支持.但是韦伯"理解"方法本身有其缺陷,该书在理解方法的具体应用上也存在缺憾,因而韦伯的论证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20.
诗集《河浪漫》是桂林诗人雷熹平在2004年中对生活和行政事务的温情体验.他善于通过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现对生活的把握,平淡中见真情,明快中又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