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这一群体逐渐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科学家层面出发,对高被引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开展研究。基于科睿唯安2019年发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对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美国高被引科学家在推特中粉丝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了他们在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量和被引频次三种指标下粉丝量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量较高的科学家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网络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术成就可能是影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仍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各国政府决策过程中 ,科学家的参与现象渐呈普遍。该文初步分析了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的基本动因 ,概括了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的基本形态 ,并认为对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及其作用应当辩证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研单位而言,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保存科研历史,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为祖国发展献身的科学家,形成的科研档案、实物档案、名人档案,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时期的科研单位,需要多项举措助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出宝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8.
太空货币     
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多少商业头脑。但是最近,几位科学家居然走在了商业最前沿!英国科学家最近设计了一个名为"宇宙银河间准货币单位"(简称"QUID")的太空货币。科学家称,我们如今在地球上使用的支付系统,如现金、信用  相似文献   

9.
刘立 《发明与革新》2014,(10):30-31
发达国家在激励科学家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上有许多有效方法,比如他们的科技社团十分热衷于帮助科学家树立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经费来自纳税人,科学家需要通过科普等方式对纳税人加以回报,否则很难持续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最终依赖于工程科技人才。企业科学家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企业科学家的提法,是人才驱动创新的理论突破。企业科学家的评价标准将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依据。本文基于对浙江省企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问卷调查,提出企业科学家的能力标准,对企业科学家的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企业科学家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可否从事军事科学研究?本文在陈述两种对立观点的理由以及科学家面临两难选择的基础上,认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也许是:科学家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自己何去何从。最后讨论了从事军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金秋科苑》2010,(11):126-127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贵刊办得不错,尤其是“科技巨擘”栏目,我很喜欢看。在这个栏目中,你们相继报道了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很好,可读性强。希望贵刊能进一步做好这个栏目,更多的报道老科学家的事迹,展示老科学家的风采,因为这些老科学家所展示出的学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科学家学习的。希望贵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成为宣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7)
在我国科普中,科学家不为乃至少为的现象,是我国科普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科学家在科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普功能的实现如何,需要科学家肩负起在科普中的责任。本文旨在明确科学家在科普中应尽的责任,促进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科学,让公众了解科学,使科学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蒋葳 《百科知识》2014,(2):42-43
正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比如,英国科学家曾发现,在苏格兰某个岛上的绵羊在过去的24年里,体形平均缩小了5%;再比如科学家对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对比后发现,如今的北极熊竟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但科学家又发现,气  相似文献   

15.
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2015,(4):30-35,2,1
黄大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他的讲述中,我们真正了解了一个科学家,一个"千人计划"科学家,一个战略科学家,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快乐。如同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一个个体身上的投射一般,那是许多科学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那也是个人在时代洪流的奔腾中求索与共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441-441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于今年9月20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共有15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7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今日科苑》2010,(11):126-127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贵刊办得不错,尤其是“科技巨擘”栏目,我很喜欢看。在这个栏目中,你们相继报道了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很好,可读性强。希望贵刊能进一步做好这个栏目,更多的报道老科学家的事迹,展示老科学家的风采,因为这些老科学家所展示出的学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科学家学习的。希望贵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成为宣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公共决策越来越需要熟悉科技发展趋势、懂得科技运行规律的科学家提供专家咨询,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得以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决策过程。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与作用、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的制度和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科学家及科技智库有效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建议:保持科学家及科技智库的独立性以提升决策咨询质量,增加科学家及科技智库与公众的互动以提升决策咨询水平,完善科技智库运行管理机制以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21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产出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分别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数量的排序-频度分布和规模-频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揭示了高被引科学家排序位次与论文数之间的负指数函数关系,三分之二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在100-400篇之间。对高被引科学家年均论文产出力的研究发现,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SCI论文数量约为7篇,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论文产出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