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市自1997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小班化教育”是我市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它是一种在班额人数较少(每班人数以35人以下为宜)的条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设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吸纳了过去小学教育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在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群体教育优势的同时,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育理论,从教育组织安排的角度,对教育的时间、空间和人数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  相似文献   

2.
“拓宽思路,明确方向,坚持走小班化教育之路”,是几年来我校科研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小班化教育课题的形成源于多种原因,归结起来为:1.教育大环境的构成是该课题形成的先决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发达国家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2.先进大城市的经验是课题形成的必要条件。上海于1996年就先行一步,到1999年上海市在起始年级中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已达280所,占全市小学数的20%,并取得了一些成果。3.我校实际状况是课题形成的客观条件。从…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转变,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趋势之一是小班化教育,这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传统大班教育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不便因材施教,不便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教学使用批量生产的方法,使所有人整齐划一,学生不同天资水平被淹没。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减少,学生广泛参与成为可能,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特点、关照学生个体差异,具备大班教育和管理不具备的优越性,使教育个性化的实现成为可能。小班化教育实验在中国有近二十年,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学校效果并不明显。作者认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是现代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职校的生员大量增加,这就给职校教学带来很大压力,正因如此职校呼吁小班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在向"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也就愈加普遍和迫切。这就是说,我们仅仅提供普及的、基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提供普及的、充分而优质的教育。同时,随着社会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古浪县山区人口的流动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不断流失,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如何让小班化教育发挥其自身优势产生高效益呢?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在京津沪等城市悄然兴起的小班化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固然同小学生源锐减,校舍及师资较前宽裕有关,但是它的兴起还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根源。在当前世界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教育个性化、个别化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更加深化,已经盛行了三四百年之久的班级授课制日益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端,不大适应改革创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面临着变革的挑战,人们正在积极思考和探索更适…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素质教育是发生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两大要素的革命性变革。小班化教育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教育技术范围),以其具有的优势,必然对其他教育要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小班化教育是在教育民主的思想指导下 ,由较少的学生 (2 0~ 2 5人 )组成班级 ,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教育民主观念的指导下 ,小班化教育既重视教师的教 ,又重视学生的学 ,重视师与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在我国 ,上海是最早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和推广的地区。对上海而言 ,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上海市建设一流基础教育中的举措之一 ,也是上海要建设一流城市的社会发展之需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两者都有着传统教育难以比拟的优点。信息技术和小班化教育的结合,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也和小班化教育产生矛盾,不能将两者机械地拼凑在一起,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仲汉林 《考试周刊》2011,(4):227-228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课堂教学扎实高效,促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寻求适应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实践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尊重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小班化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利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悄然兴起 ,是我国十几年来的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小班化教育又将反过来对素质教育产生一系列影响。素质教育是以“两化”、“四发展”为主要特征的 ,“两化”即个别化和个性化 ,“四发展”即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主动发展。而小班化教育具有“四一”、“五性”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特征。“四一”指一小、一大、一少、一多 ,即班型小、人均空间大、学生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多。“五性”即直接性、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和技术性。小班化教育的“四一”、“五性” ,将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国外班级规模研究历时数百年,经历了大班教学时期、小班化教学时期和小班化教学重新定位时期等三大阶段。其间的核心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教育效率、教育公平之间关系的探讨上。尽管已有班级规模研究成绩斐然,但是,仍然存在大量有待进一步开拓与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一所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试点校一年级班级,深入班级听取了一节常态的语文课教学,并进行了全程的录音与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指向性、提问的发起人、教师提问分析等五个方面系统剖析了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常态课堂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已经具备小班额教学的初步认识和基本要求,但对小班额教学的特点利用不够充分。如教师多数时间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足;教师角色从控制者向帮助者转变;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侧重文化学的角度阐释课堂等。需教师不断加以完善,充分发挥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其中的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班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情感教育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应受到格外的重视。本文就开展情感教育的方法浅谈一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小班化教育实施角度,对教育者、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受教育者等方面在小班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论证小班化教育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教育权属于各州,联邦不能干预地方教育改革。然而.各州小班化教育改革,不仅没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现象。为了保障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平衡,联邦政府于1999年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深化我国的小班化教育实践、拓展我国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情感在小班化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班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探讨其中的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小班师生的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因子在小班化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趋势和探索的热点 ,是 2 1世纪初我国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省已正式将“加强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列入落实《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之中。为进一步探索小班化教育在我区的发展前景 ,为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可靠依据 ,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对大东区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从本区实际出发 ,借鉴上海等地相关研究的已有经验和成果 ,查阅资料 ,调查数据 ,科学有补充的运用小班配置的数量模型 ,进行…  相似文献   

20.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在班额人数较少(20~30人为宜)的条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手段为内容,达到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