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相互依赖性。网络经济时代的浙中城市群经济面临转型。面对经济发展的外部冲击、高耗费的增长模式、初级阶段的城市群发展等问题,浙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应当采取加速产业集群培育、协调城市群区域发展、优化对外开放中的工作方法、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对皖江城市带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融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从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和政府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从企业管理制度与转型升级、区域产业集群、融资渠道及金融机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对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恕宏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78-81,92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中部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国家政策、地理区位及资源、产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动力不足,外引力渐强,有使城市带断裂成东西两段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主要城市应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整体提高,以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和空间组织:以马芜铜城市圈为核心,加强主圈建设,以安庆为中心建成副圈,分别以合肥和黄山为中心建成南北两个辅圈,形成“一主一副两辅”的皖江城市带“鹰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4个方面评价低碳城市建设及笔者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分析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山清 《红领巾》2004,(6):138-139
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的发展已经使其具有了率先实现在中原崛起的基础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步伐;进一步研究招商引资的新趋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对接省外先进地区的重要地域,对于全省的经济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皖江城市带工业污染和经济进步的关系.经过分析得出:皖江城市带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与人均GDP成正"N"型形状,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也成正"N"型形状,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和人均GDP没有显著的规律性,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是倒"U"型形状.  相似文献   

8.
使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家关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及皖江文化圈的相关政策,剖析皖江地区户外运动现状,提出依托皖山皖水,利用皖江文化圈的文化特点,开发皖江地区户外运动,从而促进皖江地区建立地方文化、大众健身和绿色经济三者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皖江航运条件优越与皖江沿江城市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近代外国资本入侵后,在武力强迫下芜湖被迫开埠,皖江的航运与城市都朝着近代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省沿江城市带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经济热点地区。沿江城市带的协调发展,对安徽经济崛起意义重大。沿江城市带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强其产业的协调发展。今天我省沿江城市发展状况与上世纪90年代的苏、锡、常地区相像,各个城市产业的竞争独立发展固然重要,但协调发展更有意义。加强我省沿江城市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提升这一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出台皖江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与程度,以及出口生产是否产生正向外溢效应等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安徽省皖江区域1993-2010年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出口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剖析农产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出口生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外溢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皖江区域农产品贸易及出口部门生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外溢效应均较明显,切实出台促进各类贸易活动的政策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江苏沿江地区专业化小城镇的地域类型及其结构和特征,剖析了专业化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创新机制与理念,运用市场原则促进经济要素的集聚与联系;优化产业结构、资产结构;多元化筹资;加强政府的规划、指导、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工业旅游是工业企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推广企业的文化,使企业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分析皖江城市带开发工业旅游的资源环境、区位环境、交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基础上,结合区域内工业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承接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考察了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16个金融因素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扬州沿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直待字闺中,如今已形成上下齐动,日益成熟的旅游环境,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树立与国际接轨的全新开发理念,开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关系、居民第一和游客第二的关系、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关系、整合资源和投资回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以安庆市为例,分析皖江经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环境、价值及其市场需求,为政府、企业等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提供参考借鉴,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长江流域属长江上游区域,该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通过对该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及现状、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水资源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