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这一标准给我们教师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国际教育界人才培养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教育转向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我们不仅要用现代世界的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一代新人,更重要的还必须对一代新人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同时使他们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本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2.
寸博 《教师》2011,(2):13-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完善而过硬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需要未来的教师付出终生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杨伟 《中小学校长》2011,(12):20-23
自主成长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内在发展动机,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因为,面对一个知识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信息喷涌、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养对其一生来说远远不够,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完善而过硬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需要未来的教师付出终生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做一个合格的馆员,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知识管理意识、信息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及信息能力的培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急剧增长、知识迅猛更新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意义搜索 1.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信息增长迅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育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而,深刻认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适时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吸收新信息、新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元素,否则,将无法胜任这一崇高的职业,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我认为,最基本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及时吸纳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正逐渐步人一个对话的时代。“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学生,他们渠道多样,接受信息丰富,信息量很大.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且,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主要求,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旺盛.兴趣广泛.独立求异,注重自我评价……这些无不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形势变化的需要:要讲民主、平等.使双方无拘无束.自由地袒露襟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吴宇萍 《继续教育》2007,21(8):34-35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职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学生个体,教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教师必须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他们同时担负着博物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等多种身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职校生综合素质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哲人曾断言:在信息时代里,资本、信息、技术及各种物质资源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流通,而唯一不能转移和引进的却是国民素质。职校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要生存、要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应该具备些什么?笔者以为,首要的是应具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其中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精神,并各成系统。一、知识系统———立业的基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将实现新的和前所未有的跨越。知识素养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都是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