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人类信仰的表达方式,乌托邦寄寓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莫尔的《乌托邦》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西古典乌托邦的经典范例。世俗化是中西乌托邦的共性特征,“乡”与“城”则是它们不同社会形态的表征。但不论呈现何种程度上的殊异,中西乌托邦都为人类的文化想象注入了空灵而高蹈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田汉早期悲剧创作和戏剧活动是他艺术鸟托邦理想的重要体现,代表着艺术宗教的审美信仰,体现了人类困境中的超越精神。本文从剧作家的精神传承与审美理想、早期悲剧创作及艺术运动的实践及对生死的观照和超越中证明,在现实和精神彼岸建构一个艺术鸟托邦,生命主体便会在不断投入与创造中穿透人世痛苦的表象,深入触及生命的悲剧本质,在审美中领略生命尘世悲欢中的至美。  相似文献   

3.
乌托邦是人的一种价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终极性诉求,开启了未来的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条件下,乌托邦观念的处境每况愈下。否定现代性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开启现代性的乌托邦维度,超越现代性却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因其不同的文学追求可以划分为“前期京派”和“后期京派”两个派别,前期京派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文学上的趣味主义,后期京派以沈从文、朱光潜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审美乌托邦的文学追求,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5.
十几个世纪以来,以《乌托邦》为主流的西方文学作品,对理想社会进行了繁复的设计和构想。上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文艺复兴后期的《乌托邦》《太阳城》的出现,“乌托邦”思想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和繁荣。鸟托邦更多的被冠以空想,但是在其空想的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对科学的启迪,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对乌托邦思想中的几个显著特征进行梳理,以期对我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极度膨胀的现代社会。人类必须试图重建一种健康、合理的乌托邦观念.选择超越当下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以此来冲淡人们对现代性价值的固执性迷恋。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因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从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真实文化”这三方面吸收文化的合理元素,勾画出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文化前景。他没有摆脱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限,他所发动的毕竟只是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所以他的文化构想具有浓厚的鸟托邦色彩,理想之舟被暂时浅搁。但是詹姆逊的文化乌托邦思想却起到了理论的先导作用,在后现代语境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9.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全面继承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容的各个方面都对邓小平发展思想有不同程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时期中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回答了"发展"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全方位地塑造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抓住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变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先念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了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立足自力更生,搞好对外开放、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理论观点,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发展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系统论与过程论,是多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层次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和本质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运用科学发展观,针对主要影响因子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内涵,认为研究生教育应该坚持人格化、生态性、有限理性的伦理指向,并藉此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的创新,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管理以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人类发展观的演变,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和人类发展思想的结晶与升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丰富的意蕴,它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处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同时,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应该根据科学发展观来处理好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大灾之后,很有必要去重新学习科学发展观,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改造自然和爱护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对有关的流行观念审慎地作出反思,全面地去认识这个问题;这种认识,事关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条件提出的,在十七大上已被写入党章。其出发点是让国家更好地发展,这是基于国内出现的问题、国际经验及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能力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其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二是深刻理解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性,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