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课程教材研究所严志梁一、我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端我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经书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和选拔人才的依据。读书人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知识主要通过儒经获得...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近年来历史教科书研究的深入,我国近代历史教材(教科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的面世、何成刚著《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的出版、徐岩主持的“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历史教学问题》“民国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3.
石鸥  陈静 《湖南教育》2008,(7):8-10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都是不分科的。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百家姓”“千字文”均是文史哲合而一体。最早按国文、历史、修身、地理等分科编写教科书的当属文明书局,它的《蒙学教科书》系列是我国最早的分科教科书,其语文教材是最早分科设学的语文类教科书,比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还早了一年,开创了近代语文教科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近代外国在华传教士编写教科书的历史可分为萌芽、高潮、渐减和结束三个阶段.对其评价应一分为二:糟粕的一面是其宗教性和质量上的粗疏讹谬;进步的一面是它首次把自然科学的内容引入教材,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国教材编写史上具有开辟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历史沿革"助读系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历史或是前人的基础上都是有迹可循的。其一,在古代的教材中,它以旁批等形式出现,帮助当时文人理解与解读文本;其二,到了近代,《最新国文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善的教科书把中国母语教材助  相似文献   

6.
清末“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编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机构。本文对该委员会的产生、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编写原则、实施步骤、特点和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从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产生。它编写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我国历史教材孕育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历史教材问世的进程的考察,认为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容之一,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8.
历史纷繁复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各地区历史又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初中历史教科书选用的史实或者是发生最早的,或者是影响最大,不是具有典型特征,就是具有标志意义,这样,客观历史与历史教科书就存在着不小的空隙和差异,这些空隙和差异往往不被我们重视。机械地对待教材,以教材为本编制试题,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势必导致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下3道中考试题就是以教材为本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重头戏,尝试自编新教科书的同时,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国外教科书的引进,特别是在作为教育之本的中小学,到底是应该引进,还是拒斥?如果要引进,又该如何?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引进的现状我国教科书的引进有着漫长的历史,教科书的近代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20世纪初在清政府鼓励下曾掀起过乡土教育的热潮,大量的乡土教科书问世.由长沙人辜天佑编写的<湖南乡土地理>及其配套的<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是湖南最早的一部系统的乡土地理教科书.该套教科书适应时代需要,填补近代湖南乡土地理教材的空白,普及了湖南乡土地理和历史知识;浸润在湖湘文化之中,激荡着爱乡爱国、救亡图存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规律,为湖南乡土教科书编写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若论近代以来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历史教科书所发挥的作用自是居功至伟.晚清历史教科书诞生于新旧革命之际,恰逢东西文化交汇之时,在传播新史观、扩展新史实等方面贡献尤多.晚清乡土历史教科书更是独树一帜,它重视学生心理特质,取材地方历史文献,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却很少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是为了进行教育而使用的、把文化财富或者生活内容以方便于教学的方式编辑而成的图书。教科书的内容、形式和在教育上的作用等等,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变化的。日本现行的中小学制度中规定,教科书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及其同级各类学校中,按照课程的设置而组织编排的各门学科的主要教材,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图书”。此外还特别规定,这样的图书“只有经过文部大臣审定的,或者由文部省编著的”,才能称为教科书。(见《关于教科书发行临时措施法》第二条) 日本中小学教科书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很古的年代,但是近代以前的教科书与近代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教科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叙事文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1],亦称历史课本。它不同于教材,历史教材是指教学中的一切学习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地图册等,其中,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统编历史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将融入了正确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教科书的各个栏目中,体现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着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为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习内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养教材,主要是指过去小学阶段所用的教科书。这类教材的编写历史悠久,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唐朝和五代以前的蒙养教材,除教字外还综合一些道格教育及一般知识的内容;二是宋朝至清中期的繁养教材,在内容方面呈现出专门化的倾向,如道植教育、历史典故、博物常识、诗歌辞赋等各有专书;三是清代中叶至近代以前的蒙养教材,出现了一批采用旧形式介绍声、光、电、化、算等新内容的课本。我国古代的蒙养教材除对儿童进行识字、读书和作文等基本训练外,还传授政治、道德、社会、历史、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我国古代小学阶段的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有编写历史教科书传统的国家,如果从孔子编订《春秋》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但是具有近代人文学科体系的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是戊戌变法前后的事。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宣扬宗教,曾为教会学校编写了算学、泰西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等教科书,如《教会三字经》、《耶稣事略五字经》、《福音史记课本》、《旧约史记课本》等。教科书的名称在中国遂由此产生。近代由中国人自编教科书是开始于1897年(清光绪23年)上海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这本教科书的取材和文字表达,是“专取习见习闻之事物,演以通俗文学”,实际是小学社会课类的教科书。当时由于教科书尚在草创时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 ,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 ,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 ,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历史教材学”)表明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 ,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 ,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要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是在“关注教科书的内容体系、编纂手法及其质量”。换个角度说 ,教科书的形式与质量 ,决定…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加入新课改的行列。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福建省除泉州、莆田两地市采用岳麓版历史教材外,其他地市都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资源非常重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相应的补充或指导材料在目前课改中应受到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20.
变化中的“教科书观念”——“教科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考察教科书的缘起,教科书编辑中教材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教科书行政的不同选择、教科书的局限性。着重说明的是历史上教科书随"教材"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如今教科书的性质与功能也将随着"教材"观念进一步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