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其中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游翰稗编》现存明万历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作者署名梁溪无名生。袁行霈、侯忠义《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书目》题佚名氏撰;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等俱依刻本题梁溪无名生。但此名实可考。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出 于各种政治宣传的需 要和文学理解自身的蜕变,从前被 视为“小道”的小说逐渐取得了文 学主流的地位,对古代小说的研究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 篇章。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无论是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 是学术研究对社会造成的反响力 的强度,古代小说研究可以说都是 最雄劲的文学门类研究之一。一百 年过去,时逢世纪之交,站在中国 学术去从的十字路口的学者们掀 起了编纂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热 潮。就古代小说研究而言,近年来 不仅大量单篇“综述”、“述评”、 “回顾”类论文时见报刊,而且各 种专著也出了不少,有的是一部古 代小说名著的研究史,有的是古代 小说研究的通史。傅璇琮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23-26日召开的大连明清小说国际研讨会,别出心裁,开会之日,人手一册书名《稗海新航》的论文集——不仅会前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之举创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先例,而且文集中的13篇以“回顾与展望”、“历史与现状”为题的文章,综合评述了近15年来古代小说研究的得失(包括小说史、小说理论、名著的研究以及日本、越南、欧美等国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况)。读了这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我写出了如下的感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首先离不开文献的整理。因此近百年来的古代小说研究,文献学研究的成果占了很大比重。我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摸索,试作一些介绍和分析。一、关于小说的目录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历来史志书目所著录小说的范围广狭各不相同。如郑樵所说,小说常与传记、杂家、杂史、故事相混。古人所谓的小说,我们今天很难给它定性。我们想编一部新的古代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离不开媒介,更需要手段,古代小说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手段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小说在广大读者中的传播,提高了小说在文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更推进了小说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家小说》,是嘉靖年间清平山堂主人洪楩刊印的,现残存29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集,较多地保存了宋元小说话本的原貌,为后人研究古代小说演进发展提供了依据,有力地推动了话本小说文体的定型和独立。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上的任何史书的重加修纂上,没有像中国文学史要变动得那末利害的。"半个世纪前郑振铎先生的这句感慨十分准确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整体特点,具体到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来讲,更是如此。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史料的不断发现是与中国古代小说史这一现代学科的建立、完备以及发展同步进行的,也是相互促进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通俗小说,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而且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文人士大夫,但它始终居于文学家族的边缘,被排斥于主流的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贾小说史》,邱绍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商贾小说,就是指以商人为主人公、以商人经商求利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说。在中国,这些商贾小说对研究中国商贾文化来说应该是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却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古代小说史料学主要体现在小说收藏、版本、目录和校勘出版等四个方面.郑振铎收藏大量小说,特别是小说版画,重视小说版本的学术价值.他考证小说版本,重点探讨小说版本和故事的源流系统,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将小说文本与小说版画结合.郑振铎重视小说目录学,对小说做提要和著录,介绍版本、版画等.并且郑振铎校勘出版多部小说,并有计划地出版版画.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小说,是十分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不同于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古代诗词遗产、散文遗产。后者大都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起码也是文人化了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或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的文学化石。中国古代小说则主要属于另外一脉,它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是中国古代与封建士大夫心态相异的下层位文化心态的文学化石。这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学与文化史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李悔吾先生的新著《中国小说史漫稿》,其份量之轻重,有识者便不难掂出了。  相似文献   

12.
由侯忠义、安平秋先生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小说评介丛书”,共9辑,80册,近600万言。这套丛书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虽然是为中学生写的通俗普及读物,意在正确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古代小说。但是作者绝大多数是研究古代小说的专家,力求写出当代科研的新水平,反映他们研究的新资料、新观点和新成就。由于这套书册数较多,不好面面俱到,现仅简述第三辑的9册,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至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不光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者,大凡治中国古代文史哲各科者皆与古代福建刻书有不解之缘。从所周知,福建是中国占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刻书业发达,其所刘书籍在宋元明时期曾风行海内,居全国各地之首,为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在中国占代印刷史、文化史上均…  相似文献   

14.
朝鲜古代知识分子非常喜爱中国古典小说。他们一方面努力搜求中国刊行的各种小说作品,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其影响,又将这些作品加以翻刻。但是,小说毕竟不像儒家经典那样得到两国朝野的重视,所以有关中国小说在朝鲜流传的史料却相当稀少①。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作品究竟在何时传入朝鲜,它们在朝鲜是怎样得到传播的,当时的社会反映如何。这是我们研究古代中朝两国小说交流问题的一大障碍。本文根据朝鲜刊刻牺阳杂组州日本古代抄本所提供的资料,试图填补中朝两国小说交流史上的一段空白。(酉阳杂组)是唐代最著名的博物杂记小说。作者段成式…  相似文献   

15.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6.
文言小说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评价宋一玄这些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学者们对小说研究基础工程的期待却一直不能得到满足。拿书目提要一类的工具书来说,中国白话通俗小说有孙楷第先生30年代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书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屡遭禁毁,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在文学领域的体现。迄清代,遭禁毁的小说已达百余种。这些小说中的某些作品,因种种原因至今仍不便流传,这就愈发增加了其神秘感,以至出现了前些年个别出版社出版某些不宜在社会上传播的焚毁小说以谋利的现象。近年来,也出版了几本关于中国禁毁小说的书,但或为介绍文本内容的,或仅涉及少数几部禁毁小说,缺乏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一书的面世,填补了这一项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的特色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选目典型,涵盖全面。《中国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中国向来不算正统的学问,因而明清之际李贽、金圣叹的小说评点被正统文化斥为异端。对小说史料之搜集,则似乎更等而下之,因而中国小说史料长期散布在各类古籍之中,无人作专门化的整理研究。致使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作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时,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东西"自然是小说史料。鲁迅为写《中国小说史略》而"废寝辍食,锐意穷搜"小说史料,书成之后仍每每慨叹"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学谦 《图书馆杂志》2012,(6):79-83,87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是近年来小说研究成果的总结、集大成之作,体现了近年来小说研究的新水平。但在书名、作者、版本、引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错漏之处。兹就所见,一一补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涉及宋元明清通俗小说五百余种,收录词条约两万。该书不仅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古代通俗小说,而且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深入研究,近代汉语的源流探讨,乃至现代文学创作的借鉴揣摩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