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简述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睡眠、适度运动、沐浴、按摩、营养与药物,阐述了这些方法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已成为当今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草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生理生化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主要从整体观点出发对人体机能代谢进行整体调节,其优越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由于针灸疗法的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又无兴奋剂之嫌,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把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疗法,即运动员自己可以进行的恢复方法,按照恢复方法所需器械情况,自我疗法又可分为徒手疗法和器械疗法,徒手疗法包括整理活动、充足睡眠、娱乐休息、心理疗法,器械疗法包括水浴疗法和按摩疗法;另一类方法是他人疗法,即运动员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或指导下,才可进行的方法,主要包括营养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6.
疲劳与恢复是人体在承受大运动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生理反应。根据现代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疲劳判断及其恢复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十分引人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采用积极的整理活动、合理的补充营养、保证休息和睡眠等恢复方法,对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事实证明,恢复和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训练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忠山 《冰雪运动》2011,33(1):62-64
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及保障训练的有效手段。针对运动性疲劳提出补充乳清蛋白,可提供丰富的支链氨基酸,转化生成谷胱甘肽,缓解疲劳的产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牛磺酸,缓解自由基过多引起的疲劳反应;补充肌酸、1,6-二磷酸果糖和支链氨基酸等,为机体提供能量;补充运动饮料,维持血糖恒定,补充丢失的体液和电解质,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把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运动疲劳后立即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以下简称实验组),另一组运动疲劳后采用休息的方法(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实验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机体疲劳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方法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缩短了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及氧合血红蛋白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了肌糖原的恢复。结论:采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卜秀秀  饶远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17-19,23
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赛事的76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4种技术动作,其中横踢仍然是核心技术和比赛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率占80%;运动员在能力均衡的情况下,正确的分配体能、合理运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跆拳道运动员防守意识有待提高。分析结果有利于了解国际赛事中跆拳道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使我国跆拳道有效性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院踢拳道专选班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得出跆拳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并将其概括为擦伤、软组织损伤、骨伤。同时通过文献查阅、走访各医疗机构了解低频电磁场疗法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运动损伤中的最新进展。提出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得出结论,低频电磁场疗法对跆拳道运动中常见的擦伤、软组织损伤及骨伤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疼痛等好处,可以在跆道运动损伤中广泛开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析横踢及其系列技术在竞技跆拳道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第十五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和韩国国家跆拳道队选拔赛等21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和分析,明确了在高水平跆拳道比赛中常用的进攻和反击技术及相应的得分、出击次数和得分率,并以比赛实例揭示了作为核心技术的横踢及其系列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形式以选项课和俱乐部为主,但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标准;学生参与跆拳道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防卫和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在参与跆拳道运动过程中感到很快乐、心情舒畅,缓解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而且通过参与跆拳道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都有所增强;制约山西省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低和师资匮乏。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为山西省高校更好的开展跆拳道运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997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体型进行测定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体型的现状、特点和某些规律性特征,为科学选材,合理选择级别,提出客观依据。结果如下: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体型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其体型特征为:体型匀称,肌肉、骨骼较为发达,体脂%低,身材较高大,其体型3因子均值为2.12~4.41~3.18;随级别升高,体型由外胚叶性一中胚叶型向中胚叶型转变;与国内外其它项目比较,体型有自身特点:3因子均值不大,差值较小,体型匀称。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湖  吴家舵 《体育科研》2006,27(3):59-61
运动性心理疲劳已经成为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主要对心理疲劳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监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第19届丹麦哥本哈根跆拳道世锦赛的男子58kg、68kg、80kg以及80kg以上级4个级别参加半决赛、决赛的1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录像,对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与规律,为今后我国跆拳道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营养补充与抗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大量献资料,阐述了能源物质、中药、抗氧化剂、运动饮料、碱性盐的补充等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以期为预防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分三个阶段,可以采取休息、营养、推拿、中医药等方法来预防和恢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四川省散打队五名队员为对象,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生理生化和心理等指标和手段,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进行综合科学监控。研究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