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英国《独立报》2014年1月1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在莱斯特郡格伦·帕尔瓦(Glen Parva)监狱旁建立国内第一所"强化学校",旨在对少年犯实施强化教育和培训,以降低其重犯率。该所学校将于2017年建成,届时能容纳300多名12~17岁的少年犯。"强化学校"的课程将关注少年犯的身心改造,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  相似文献   

2.
希望工程是全社会救助失学青少年的一项社会工程,但它对少年犯是否适用呢!宣汉县法院的做法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希望工程对少年犯也不例外。他们运用法律手段不仅坚持对少年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而且始终坚持“社会一条龙”“政法一条龙”的教育方法,使少年犯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之情,从而真诚悔过自新,重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春节过后,亿万家庭的眼球集中在了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身上,最火热的新闻报道也都聚焦在了这个家庭。李天一因驾宝马车殴伤人被收容教养,获释还不足半年,又涉嫌一起轮奸案,再次面临牢狱之灾。是什么让这个曾带着光环出现在公众前的乖小孩,变成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又是什么让这个曾经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报道的幸福家庭,变成了一个负面典型?问题出在了哪里?一个纯洁无瑕的婴孩一个天资聪颖的儿童,怎样就变成了二进宫的少年犯?  相似文献   

4.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在我国东北进行殖民掠夺而建立的日本官办企业,但同时它又代表日本政府掌管着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殖民大权."满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一个部分.另外,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说,"满铁"的若干特点也正是日本资本帝国主义若干历史特点的反映.一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中东铁路南端支线.为了利用这一铁路进行殖民掠夺,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以经管南满铁路成了当时日本统治阶级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曹步植的 "倔劲 "在临湘教育系统是出了名的,可近几年他越老越 "倔 "。   1994年,曹步植从长安镇教育组退休后,闲在家里,浑身不自在。这时,当他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小小年纪就成了少年犯时,他的心情沉重极了。他决定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可他的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子女和老伴的强烈反对。大儿子首先发言: "爸爸,这么多年您一直忘我工作,现在退休了,该在家里享享福了。 "二儿子的态度很明朗: "教了几十年的书,全国的先进也评了,我不赞成您搞校外辅导工作。 "老伴这一次的态度也非常强…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确立了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之后,为解决日本移民子女的学习问题而创办了专门招收日本人的小学校,并且很快就形成了寻常小学校、寻常高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补习科的教育制度,日本在"关东州"小学教育中所实行的政策,不论是从教育制度方面或者是从教育方针方面而言,都具有殖民地色彩和特征,是为巩固日本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无印良品"是当今日本最深入人心的以"禅文化"为代表的企业。"无印良品"通过对日本"禅文化"的解析将自身定义为一个巨大的容器。随着市场的变革,"无印良品"的文化意义逐渐开始大于商品消费的意义。品牌理念不断脱颖而出,它以以人为本的精神扩散至全世界,让使用者产生不同的感官享受。文章从日本"禅文化"与"无印良品"相结合的角度,对"无印良品"品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式的"拉面",是近代日本的产物,源于中国的汤面而最后演变成了具有浓郁日本风味的面类食物,是一种结合了中国和日本诸多食文化元素后形成的独特的食品,是日本将外来食物日本化的一个典型。从"拉面"形成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食物的嗜好倾向和近代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少年犯了一些不那么严重的罪行,把他们关进监狱里,是否是最好的办法?新西兰少年法庭的官员们认为不是。在监狱中,他们很可能  相似文献   

11.
"内外有别"是日本文化的中心特征之一。从传统的日式住宅建筑到日本社会的人际、风俗、文化、语言等,随处可见"内外有别"的思想痕迹。"内外有别"的观念贯穿日本人的思维、心理,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语言文化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在语体、语法、词汇等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内外有别"的思想观念,考察日本文化的这一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力"一词源于古代中国,之后被近代日本教育学者激活,成为日本近代以来教育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日两国教育学者济济一堂,从课程改革、学校经营、教师教育三个研究视角对"学力"进行了时代新诠释;并从这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从而开动了带动学生学力全面提升的车轮。  相似文献   

13.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张帅,一个从"高墙世界"中获得自由的少年犯,静静地,静静地走远了……  相似文献   

15.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发轫于美国,日本学者天野郁夫等人把该理论引入日本,很快就被日本学者广泛地接受引用,原因就在于"特罗理论"中所描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日本也正在进行着。背景的适切性,决定了从接触"特罗理论"之初,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然受其影响。在日本学者的审视、解读乃至批判中,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逐渐显现出了日本的特色,以及亚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历来的关于日本的研究中,人们都甚少将目光放在日本的"斎王"制度上,其实,作为日本皇室与神界的"媒介人",她们的出身、身份、以及修养,在日本史以及日本文学史上都是一颗不可忽视的被摧残的明珠。本文将对日本的"斎王"制度进行初级的、系统的梳理,从斎王的形成、斎王沙龙、斎王避退思想、斎王的衰退和消灭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向大众介绍日本"斎王"制度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破窗谬误"与祸福相倚之辩"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市场关于灾害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莫衷一是,形成鲜明对立的两派观点。一派观点从祸福相倚的经典哲学出发,认为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切音字提倡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从历史传统中为切音字寻求改革的资源和依据,同时亦"步武日本",利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语言文字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切音字改革作正面宣传。切音字运动中"托古改制"和"步武日本"的并行不悖,反映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变革过程的一个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表法对100名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少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要远远低于同龄人,但真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只占7.4%。从各因子的检出率来看,敌对因子的检出率最高,恐怖因子的检出率最低。在其影响因素上,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结构上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离异家庭少年犯的强迫、敌对症状要高于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  相似文献   

20.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