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六艺”辨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曾两次出现“六艺”这个词。第一册《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三册《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而对“六艺”这个词的注  相似文献   

2.
释“愿景”     
今年语文高考,天津卷作文题为《愿景》,江苏卷第2题也出现“愿景”一词。“愿景”是什么意思?学生大都不明。《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收这个词。  相似文献   

3.
释词六法     
一、演示释词法理解象声词或某些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无需用口头解释或书面解释 ,只需演示一下就行。例如第十册《田忌赛马》中的“目瞪口呆”这个词 ,只要老师当众演示一下 ,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 ,然后再多叫几个学生进行演示 ,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这样释词 ,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看图释词法有些词语可借助课文插图去理解。例如第六册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垂纶”等 ,只要老师指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学生不难发现 ,“蓬头”指头发散乱 ,“稚子”指小孩 ,“垂纶”指钓鱼…  相似文献   

4.
“法老”不是“和尚或道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十课《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文课后练习中的“法老”一词,教参的“参考答案”注释为:旧时对和尚或道师的称呼,也有称其为“法师”的。笔者认为这个“参考答案”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先看辞书上对“法老”一词的解...  相似文献   

5.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3节,这一节表现了铜马制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首先,请同学们说说哪几个词能说明这一点? 生:“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 师:对!“构思奇妙”好理解,“匠心独运”是何意思呢?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生:只要弄清楚“匠心”这个词的意思。 师:对,这是正确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有些词语如果理解了关键的字,整个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匠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查字典。 (学生查字典) 生:“匠心”的意思是“巧妙的心思或心思巧妙”。 师:“匠心独运”呢? 生:巧妙的心思与众不同。 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张衡传》“常从容谈静,不好交接俗人”一句中,“从容淡静”这个词组教材没有注释,《后汉书》上也无注解,一般词典和《辞海》上均无“淡静”的解释。表面看来这个词组很好理解,很多教者根据古汉语单音节词多的特点加以补充,解释为“从容不迫,淡泊宁静的意思”。学生对“淡泊”又不理解(中学教材未涉及这个词)于是只好再解释“淡泊”为“恬淡寡欲”。这样解释后,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师:请大家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段落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师:“火已被雪打灭”这个“打”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换词后读一读句子,用哪个词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9.
张远芬同志的《魏著<金瓶梅词话注释>辨正》(见《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淮海论坛》1986年第1、2期)一文,存在着不少错误,本文兹就部分条目的错误提出来商榷。1.[例]第一要潘安的貌,第二要驴大行货(子),第三要邓通般有钱……(3回) 芬按:从上面的解释来看,魏先生似乎从来听人说过这个词。实际上,“行货子”(俗读作“熊黄子”)在鲁南苏北农村是使用率很高的词之一。只要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物不满,张口就说:“这个熊黄子(行货子)!”而在《金瓶梅》中,这个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曹嫄 《学语文》2011,(3):29-29
“资源”是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图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第4801页)。所谓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它相区别或对应的是“人工”。(《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词”与“辞”是近义同音字,容易混淆。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题考查字形,A 项有“词不达意”,这个“词”对不对呢?是否必须用“辞不达意”呢?恐怕不少考生难以判定。事实上“词”与“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先说通用的情况。在言语和文词这一意义上,“词”、“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讼”、“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  相似文献   

12.
一、芝麻开花★★★★★“七上八下”这个词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反,你还能说出五个这样的词吗?全说对了,你就能得到五颗星。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语课文有几处用到“茫茫”这个词,如第九册《草地夜行》的“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第十册《可爱的草塘》的“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草塘”;第十一册《草原》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怎样理解这些句子中“茫茫”一词的意思呢? “茫茫”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辞海》把它解释为“辽阔,深远;模糊不清”。从这些解释可以看出,“茫茫”是指事物辽阔以及因辽阔而深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笔者认为,上述三篇课文中  相似文献   

14.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是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一个接一个》里就首次出现了“小伙伴”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伙伴”这个词更是常常被使用。那同学们知道“小伙伴”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吗?新闻里的“伙伴”用语文知识对“小伙伴”这个词进行分析,这是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由形容词“小”加上“伙伴”这个名词组成。“小”是用来形容“伙伴”的,“小”通常指年龄小,“伙伴”是核心词语。  相似文献   

15.
《边城》病句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用词不当1.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27页第29行)这里“同”字很明显应改为“从”,这是介词使用不当。2.靠近了祖父身边去。(26页第10行)“了”与后面的“去”搭配不当,此处应为“到”。3.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25页第23行)“职务”一词,从语言习惯看,它与政治权力地位有关,此语言环境不适合用这个词,将它改为“岗位”更恰当一些。二、顺序不当二、顺序1.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24页第10行)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生命”,谓语是“觉得”,很明显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它改为…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基础训练3》安排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部分训练内容。后三个部分的训练点紧扣第三组教材“注意积累材料”这个训练重点,教学中要使这次基础训练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词...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十恶不赦”这个词,是在元曲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里:“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相似文献   

18.
查《辞源》,“叉”仅标Cha,楚佳切,一个音;查《辞海》《新华词典》,“叉”读Cha、Cha、Cha三音;查《现代汉语词典》,“叉”又多出第四音Cha,并写明Cha音的“叉”见于“排叉儿”“劈叉”。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有关“丫”及“丫巴儿”两条的释义中均出现“分叉”这个词。于是,“分叉”这个词便在书文稿件中经常出现了,往往搞得编辑也莫衷一是。其实,“分叉”这个词是不应有的,或者说“叉”的字形写错了!植物及植物喻体的“分叉”应是“分杈”,水流的“分叉”应是“分汊”,礼服的“分叉”应是“分衩”。 …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中“墨水”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个义项是比喻义还是借代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词义借代的现象,如“稼穑”“丝竹”“纨绔”“膏梁”“口舌”“诸葛亮”等。但词的借代义在许多语法著作中没有像词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语文教学第三册中的《识字8》,是让学生认识以“包”字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的“饱”、“炮”、“苞”、“泡”这几个字。在教学“饱满”这个词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