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它由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和谐构成。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对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弱势群体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关注、解决其实际困难是图书馆工作必须注重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界定,即分为员工弱势群体和学生弱势群体;进而分析这两类弱势群体在实际工作中会对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高校出现了一批大学生弱势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旨在探索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大学生近年出现的弱势群体,其负面作用已增加了创建和谐校园的难度。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弱势群体,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和所有大学生都能在同一个平台健康成材。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大学校园,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卫生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和谐、特色、优质的良好办学理念,以贴近市场和医院需要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质强校,创建和谐型学校。  相似文献   

6.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成倍增加,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弱势群体,他们一方面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另一方面,综合素质比较低,这种反差使他们部有一些或多或少心理疾病,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工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及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构建和谐育人环境提出一些看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给予他们关爱,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弱势群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身在和谐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胡挺 《文教资料》2009,(14):137-139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校园,辅导员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公信力和广大教职工生活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力之源。本文试从以人为本、拓展民主空间、规范管理,提高师资素质等方面探究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作为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贯彻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教师和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均衡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强 《教师》2009,(1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高职教育现状,提出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类群体的产生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原因,而且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政策安排的缺失。弱势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上较为贫困,他们的合法权利容易被社会忽视。如何解决好“少数人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国家已制定一些政策,但此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从伦理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进行理论辩护,希望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类群体的产生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原因,而且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政策安排的缺失。弱势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上较为贫困,他们的合法权利容易被社会忽视。如何解决好"少数人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环境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当前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匮乏,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为了实现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我们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社会全体的公民意识;发展公民参与,拓宽社会成员民主参与的途径;建设公民文化新氛围,促成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艾有功 《文教资料》2006,(29):175-176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做好教育主体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学科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并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受教育状况分析,指出了弱势群体享受公平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为真正实现弱势群体教育公平提出了几点建议.需要指出的是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即差异的平等观和差别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极端,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最终使社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效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各种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学校作为社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分别从学校管理、学校道德建设和学校环境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