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是唯物主义美学“客观说”的代表人物。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以独特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人所瞩目。他始终如一地认为,美是客观存在,要找美必须到客观事物中去找,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不在人的主观精神。他说:“承认客观现实本身的美,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客观事物的美即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不在于欣赏者的主观精神作用。客观事物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决定于观赏者的看法。”“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应该说蔡仪将他的美学思想根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的范畴之内,这就使他的唯物主义美学有了坚实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人类出现之前是否有美存在?美决定于美感还是美感决定于美?这是美学史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休谟认为审美趣味没有客观标准.克罗齐认为美即直觉,这就是说美决定于美感,美是主观的.这是美学上的主观论.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就是说美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这种精神决定着美的存在,实在的东西不过是这种精神的影子或外化.这可以说是美学上的一种客观论.但是这种客观论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用神来解释世界的本  相似文献   

3.
蔡仪是新中国早期成长起来的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之一,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这是不能否认也无法抹煞的。然而,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口来重新审视其客观论美学话语时,便明显地感觉到,因为他过分地热衷于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认识论来演绎美学观点,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于审美主体的挤兑,客观上造成了“关系”的失落。因此,他的美学建构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与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我在美学研究中与朱光潜及蔡仪的关系的简略检讨二、美学翎域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全义的基本区别三、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的反动性四、蔡仪的唯物全义美学的缺点和错视五、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一个筒短的初步同答  相似文献   

5.
蔡仪曾说:"在四十年代初期,我写完《新艺术论》之后又写了《新美学》.当时想试用唯物主义原则考察美学上的基本问题,并批判唯心主义的旧美学,为新美学的前进扫清道路.这是我最初研究美学问题的心情,也是一直至今写作美学论文的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蔡仪是较早尝试用唯物主义观点考察美学问题的学者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限制,他并没有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他的美学仍然是机械唯物论美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90年代,蔡仪美学进入一个回归与完善20世纪前期《新美学》立场的时期。《新美学》 改写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是蔡仪先生政治意识形态立场与美学学术追求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反映 了晚年蔡仪学术上的迷茫与自持。  相似文献   

7.
美学范畴是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学同其他科学一样,是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因此,研究和掌握美学范畴不仅对理解什么是美和美感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效果也具有实践意义。什么是美学范畴?是关于美的范畴还是关于美感的范畴?在我国美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我们认为,所谓美学范畴,是关于美的范畴,它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中客观事物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论休谟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将美学纳入他的精神哲学体系,以新的观点和方法,全面探讨了近代美学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推向一个高峰。他强调美学是对情感的研究,但又强调将“哲学的精密性“运用于美学,注重心理分析。他从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上研究美,认为美的本质是对象适合于主体心灵而引起的愉快情感,创造性地提出“同情说“和“效用说“。他第一个全面阐述了“趣味“范畴,深入探讨了趣味的标准问题,代表了那个时代美感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对诗歌创作和悲剧的审美效应,以及艺术发展问题的探讨,也都以新的论点和阐释,丰富了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美学是从其哲学思想出发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基本观点,奠定了他对美的本质认识。他对美感的来源、审美感官的形成、音乐和艺术等问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开始形成完整严密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总结蔡仪关学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所起到的独特贡献,梳理蔡仪美学思想中可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关学未来发展前景相结合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这个定义,按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肯定不是一个完善的美的定义.这是美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不完善,程度如何?表现在哪里?看法就有分歧.过去相当一部分文章,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个定义的,多是誉多毁少,谈到不足之处又多是语焉不详.蔡仪同志近作《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载  相似文献   

12.
一、李泽厚美学的哲学基础——抽象实践论李泽厚同志一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自居的。他把自己的美学自称为“真正的”“实践观点”的美学(《美学论集》,第166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也即他自己的美学——不是从“意识或艺术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社会实践和‘自然的人化’这个哲学问题出发。”(《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第41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一文与宋伟先生商榷。针对宋伟先生为反驳董学文先生的论点,把"彻底的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打成"前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等,认为,实践有唯心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分析了存在主义的提出者之一的海德格尔,指出他是纳粹党高层。他希望在哲学上领导法西斯头子希特勤,他鼓吹用战争战胜"英美民主"和"俄罗斯共产主义",他主张用形而上学支持争夺世界统治。他宣扬纳粹的意识形态,宣扬国家社会主义。宋伟先生主张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进行后形而上学的对话和境域融合;与马克思进行对话和融合;海德格尔没有资格,也不配;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不会容忍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哲学进行"形而上学改写"。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梁实秋和朱光谱之间就“学的美”的问题曾展开过一场讨论。 这场讨论是在观念论的旧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周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加以阐释,以便建立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新美学。但他仅仅开了个头,以后蔡仪继续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尔泰的美学是以“美感”为核心的美学,而《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是他集中论述美感(美)的论文.从“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到“美是-种价值评价”,以及用“美感”论阐释艺术与诗的主要观点,再到强调“美感具有绝对性”构成了他相对完整的美感理论.这些观点不仅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独树-帜,更在后来的不断修正中成为高尔泰美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处理教材讲透基本原理成人院校培养的是能独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据此,我设想这门课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提高理解美、分析美,即审美能力上下功夫,从这点出发来处理教材:保留基本原理部分,略讲美学历史及重要美学家的主要观点,增加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美的形式规律、美的创造、美育,删掉马列主义美学的思想来源。在讲授马列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时,力求讲得清晰透彻,使学员切实认识到美起源于劳动,是劳动过程的对象化或物化,从实用功利到审美是劳动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至今,已出版的美学概论不下几十种。单就有影响的本子而言,就有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蔡仪主编的《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基本教程》、刘叔成、夏之放等主编的《美学基本原理》、杨辛、甘霖著的《美学原理》等。如何在他人已有的基础上构创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摆在美学著作编写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新近由齐鲁书社出版、李戎同志主编的《美学概论》就是一本富有特色的教学与普及相兼的好教材,美学苑圃中的一株新葩。  相似文献   

19.
反映论美学走向终结。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论美学的出路在于类哲学的引导。“美是什么”难以索解,并非因为提问方式有什么问题。“美”这个词可以多义使用。美属于人类精神活动范畴,“美是愉悦”是对美的恰当定位,这一观点曾经长期被指责为唯心主义主观论,是不公正的批评。动物有前美,与人的美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特点,并对他“美在心物关系”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及其“实践观点”作了间要的介绍与评析。另外,还简要分析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活动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