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指大学教师对其职业所表现出来的忠实、敬畏态度与积极进取行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不够完善、大学评估激励制度不够健全、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不平衡以及职业稳定感的缺失等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忠诚向市场忠诚转移。回归大学教师职业忠诚的前提是积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科忠诚,核心是加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关键是重构大学教师良好的心理契约,重点在于完善大学教师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市场化视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学术环境“市场化”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产生了显著影响。大学教师在保留传统“双重忠诚”的同时,开始形成一种外部“市场忠诚”。“市场忠诚”已经并将继续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管理学角度看,不同组织的竞争具有不同的特点,而竞争的不同特点是由其不同的组织特性所决定的。大学竞争的特殊性是由大学组织的特性所决定的。大学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利益相关性、模糊性、二元权力结构、教师的“双重忠诚”、趋同性、连带性、非进步性与成本最大化、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性,这些组织特性决定了大学竞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参与学科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学科治理在推动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多元整合价值。但在学科治理实践中,教师参与学科治理面临着学科发展自主性与学科管理行政化、学科治理民主性与教师权责边界模糊、学科治理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等多重矛盾的现实困境。而解决这些困境,应确立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民主参与、利益公共性和权力共享原则和范畴,构建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情—利—权—责”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和创新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等学科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主要是对其学术研究能力和成果以及学术道德的测评与估价。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之所以复杂,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在大学中,不同领域和学科之间缺乏一致或公认的评价标准;其次,即便在同一学科之内,知识也越来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忠诚”、“学科情结”、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谁来评价”之类的问题对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必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但由于专业化过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和专业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的发展存在功利化、教育失责及学科划分过窄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将有利于抵制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教师要从学术忠诚、坚持批判、善于反思、追求学术自由、关心社会及积极进行学科交流等方面回归“知识分子”角色。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具有自身职业特性.他们具有“双重忠于”的特性,与忠诚于学校相比,更忠诚于专业;工作具有自主性;聘任上存在事实终身制与等级制;评价机制是同行评价而非顾客评价;人力资本的投入与薪酬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学术水平,提升学术水平的根本在于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状态是影响其学术产出与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可变性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他们要专一于学术,尽心尽力于学术。因此,要推动“双一流”建设,就需要呼唤大学教师的学术忠诚,加强学术忠诚激励机制的建设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术自觉;保障学术权力,彰显主体地位;提升社会地位,增加职业认同;舒缓工作压力,保证学术从容;维护学术公平,树立良好学风;加强监督治理,防治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9.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之所在,应从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大学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大学教师专业忠诚于学科文化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以教学学术为切入点,通过完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和培育学科文化等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学术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师的理想,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0.
刘敏  王丽媛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8):86-90,98
由于历史原因,法国大学治理模式具有中央集权和学术团体"双重集权"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改革深刻影响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行政和组织模式,新的预算组织法、大学自治法、大学合并等政策及措施都进一步加强了校长责任制、绩效、质量等理念,削弱了传统上的学科组织逻辑.虽然法国大学变革的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受到同质性的质疑,但穆斯兰等学者的结论仍是支持本土化模式的探索与建构.全球化的未来并不明朗,大学在追求国际能见度的同时,更应该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并更多地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