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是中国人眼中神圣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受到我们如此青睐.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说法呢?  相似文献   

2.
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4000年,原始人聚落而居,开始产生图腾崇拜.龙便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古往今来,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那么,"龙"这种或许并未存在过的神奇动物,为什么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呢?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似文献   

3.
倪方六 《高中生》2013,(7):56-57
蛇在早期中华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从“开天地”的盘古,到“抟土造人”的女娲,再到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在远古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似乎一直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许应该算是“蛇的传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龙(Long)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的象征,象征着发展、吉祥与和平,和西方的dragon(龙)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放在首位。其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敬德为民;进德修业,重视文化;崇尚操守,讲究气节;仁者爱人,恭谦礼让。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先进化最核心的层面,是先进化不断前行的基础和深层动力,发展先进化时。必须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最核心的层面,是先进文化不断前行的基础和深层动力,发展先进文化时,必须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既有精华又存糟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的今天,如何把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和谐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活动,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因此,不同的科学携带了各自的文化基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特色。这就意味着,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我们今天学习的科学(中医学除外)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和生长的,它带有全套西方文化基因,所以我们要想在科学方面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实施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10.
张萦 《广西教育》2008,(10):28-28
一、搭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舞台 悠悠神州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从诗词歌赋的阳春白雪,到杂谈野史的下里巴人;从大气磅礴的国粹京韵,到清新别致的民间小调;从雍容华贵的宫廷霓裳,到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这些传统文化就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汇聚成了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长河。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申论古代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曾经存在过一种以溏及其善、羲、美(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羊文化”。它影响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外交生活、精神生活。有别于远古龙图腾的羊不是个别民族的图腾和附加在灵物之上的吉祥物,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的图腾,其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物(羊——祥),因而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和吉祥物。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及其祥和循法与礼仪之邦本质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权,面目狰狞和张牙舞爪的“龙”,而是作为法道德的象征与面目和蔼可亲的“羊”。中华民族祥和循法、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与审美崇尚的诗性精神根植于古老的“羊文化”。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而非“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但长期以来,侠文化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侠义题材作品或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而相对忽略了非侠义题材的纯文学作品和新文学作家。以侠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张巨坤 《甘肃教育》2007,(9S):36-36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总共收录了48条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其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伦理精神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就有33条,占绝大多数,其注重突出儒家思想文化。许多名句论点浅显易懂,简短的几个字或十几个字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光芒。现将书中一些论点名句和儒家其他思想学说与同仁们共享:  相似文献   

14.
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教育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城乡之间文化鸿沟的消除和城乡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视角有助于克服以“分别看待城乡教育”的方式讨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吊诡思维方式。中国的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二者的区隔。依赖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文化自觉的精神,可以形成城市和农村“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共处的守则”——“现代中国文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在“现代中国文化”这一平台上重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普世价值和地方特性相统一的文化内容、以宽容和对话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既体现本文化特质又能理解、尊重异文化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以现代叙事的多重视角,立体化展示了一个母亲及其家族的生命历程。由于书名和内容的敏感,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误读和争论。作为一部被法国文学评论界盛赞的小说,作品中一个个中国年画似的丰乳肥臀意象,不仅仅是生命力强盛的母性象征,更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甚至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强化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应对全球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三条: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方针政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激发各族人民共创民族复兴的巨大动能。基于迈克尔·吉本斯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学科分析框架。以该分析框架透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追求的政治学属性、铸牢过程的教育学属性、实现目标的经济学属性。为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统合政治学视角的力量凝聚、教育学视角的人才培养、经济学视角的人力开发,以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为根本路向,完善人格以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凝聚人心以增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开发人力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培育人才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造福人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刘婕 《语文天地》2013,(10):72-73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流失,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这一局面,教育界呼吁“传统回归”,注重民族经典,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文化渗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中国民间,凡是过年过节,或者平时遇着喜庆大事,除了习惯放鞭炮和饮酒外,往往聚众舞狮舞龙,赛龙舟,以示庆祝。自古以来,不仅帝王自称真龙天子,独享龙权龙威,而且广大农民建龙王庙祭拜龙王以求风调雨顺。老百姓每人都有一个生肖属像,其中一个是龙。而平日里百姓将望子读书成才和有出息说成是望子成龙,这是由来已久的成语,妇孺皆知。这些都是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深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各民族共同开拓继承的辽阔多样生态家园和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从生态文化视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探索。在以蒙古族游牧生态文化、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态文化为例揭示各民族生态文化小传统,深入分析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生态文化大传统基础上,提出用理性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融通凝聚各民族生态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生态文化贡献,同时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