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实践主义标榜以实践为基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张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认为离开了实践的自然对人来说等于“无”,等于不存在,无法处理好“实践”与“物质”两个范畴的关系,是“实践本体论”。唯实践主义使得主体的主观规定走向绝对封闭,从而陷入了“唯我论”的泥淖。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实践主导原则的统一,才能克服唯实践主义的理论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类型特征逐渐凸显,即素能要求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表征形式与实现路径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双师”认定存在“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经历”等多个表征形式,这些表征形式本质上是基于职业教育一定发展阶段对教师素能要求而提出的,有其创新性、积极性和局限性。未来,“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教师类型的特征会逐渐淡化,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能的属性会得到强化。基于此,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本质上是教师队伍群体的专业化,要体现类型教育赋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要坚持专兼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要持续加强职后培训,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技术技能的强化需求;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激励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浙江教育技术发展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对浙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浙江教育技术人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坚持立足需求,以“大气、严谨、专精、唯先”的核心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浙江教育。展望未来,浙江教育技术人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教育变革,推动协同创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相似文献   

4.
评价具有指挥棒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于根治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通过调研和比较“985”“211”高校及其他高校教师发展现状及差异,分析两类高校教师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差异,从而探究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教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研究中的"真"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真”问题 ,而且要有“真”态度。只有用真态度去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 ,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身体力行”的真态度 ,不唯名、不唯利 ,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才能取得真实的研究成果 ,才能有益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高深学问的探究场所,评价大学研究者要以学术论文为底色,坚持学术性和遵循基本学术规范.在系统推进大学学术评价改革过程中,要坚持论文“唯”与“不唯”的辩证法,要构建分类学术评价体系,要处理好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出现了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要求很不相称的唯“美”、唯“商”、唯“硬”、唯“新”和唯“量”等倾向,任凭这些倾向性问题发展,对于信息化是十分有害的。本文梳理、分析、探讨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有影响的倾向性问题的弊端和成因,提出了从根本上避免倾向性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纪念毛泽东的最好行动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唯此,才能正确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才能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才能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缺陷与中国的历史验证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理论形态是“三唯”,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新中国头30年的发展模式基本上与“三唯论”完全一致。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三明论”因脱离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国情,忽视制度创新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柱作用必然要走向衰亡,对封建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顺应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潮流是确保现代化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之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唯”和“惟”当作“独、只有、只是”意义时是通用的 ,所以“唯独”“唯恐”“唯一”等也常写作“惟独”“惟恐”“惟一” ,历来如此 ,本无疑义。然而近年来发明的电脑对文稿中的“唯独”“唯一”等等一律亮红 ,于是一些出版单位就跟着一律改“唯独”“唯一”为“惟独”“惟一” ,不改即判为错误。这是大可不必的。为了辨别有力 ,我抄录了一些词书的解释和上千条古今的书证 ,希望能有助于使坚持者信服。首先是没有哪一本词书摒弃了“唯”字的“独、只有、只是”这个义项。比如《辞海》 ,“唯”字的第一音第一义项即是 :“同‘惟’。①独 :…  相似文献   

11.
过程和结果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数学教学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既要看到差异,又要看到统一,坚持“两点论”,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反对教学中“唯过程”或“唯结果”两种极端倾向;既要看到统一,又要权衡轻重,坚持“重点论”,做到具体知识具体分析,理性分析具体知识(广义的)中过程与结果各自的教育价值,准确把握实际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破解“文科危机”,文科发展必然要被赋予新使命,其核心特征应体现为学科间交叉、跨学科融合、创新性发展。发展新文科是彰显斯诺所说的“第三种文化”的必然过程。发展新文科的最终目的,必定要紧扣人才培养这一大学本体功能。回归人才培养,绝非生搬硬套地复古和重提,而是基于大学发展包括文科危机在内等现实困境而作出的一种理性明智选择。长期以来“五唯”现象的客观存在,已对我国大学乃至新文科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一些严重后果。因此,“破五唯”必然成为大学发展新文科、回归人才培养的根本手段。五唯之“破”与文科之“新”是双向奔赴、互动协同的关系。在此意义上,“破五唯”是发展新文科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3.
陈云在一生从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刻遵循他自己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16字准则,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形成了鲜明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党性修养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的核心是“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思想基础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科学地创造出“全面、比较、反复”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详细地阐述了办任何事情都要调查研究 ,切忌不要从片面的实际出发 ,而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 ,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既要积极 ,又要稳妥。同时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真正做到“论事不论脸”。  相似文献   

15.
陈云始终坚持 “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站在绝大多数人民一边”的原则立场,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典范.他把始终以人民为价值指向的实践哲学概括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诀.贯穿于他一生的群众观念以及注意综合平衡的经济智慧,集中体现了务实为民、统筹协调的精神.他以党群关系为核心的党建思想尤其是执政党党风建设思想,在在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穿透力,可以为今天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目前职中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知识型”阶段。所谓“知识型”主要表现在“唯本”、“唯讲”、“唯改”三个方面。“唯本”指职中语文教学死啃书本、学书本、背书本、考书本。“唯讲”指职中主要采取的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唯改”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只采取批改这种唯一的形式。而且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由于这“三唯”,职中的语文教学长期停留在“知识型”阶段即知识传授阶段,未能朝“能力型”即培养能力过度。怎样实行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过渡呢?教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超前谋划,注重传承和丰富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在爱与自由中快乐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构建生命发展课程体系,力图在学与玩的融合中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8.
提要:在大文化发展的时期,艺术的大众消费势在必行。我国大众消费的艺术市场还未真正建立,严重制约了艺术创作与教育的发展。建立真正的大众消费的艺术市场,要走出“唯古”、“唯名”、“高端”的消费怪圈,艺术要从“圣坛”走向人间。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一命题的阐述与论证在西方经济界却是几经波折,古典传统的“唯资本论”、“唯工业化”、“唯计划论”于前,依附理论革命、新古典主义复兴于后,在诸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乃至结构变动与国际环境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政策主张上,各持一见,长期争执不休,直到八十年代中初期出现了发展经济学“收益递减”乃至“死亡”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唯”和“惟”当作“独、只有、只是”意义时是通用的,所以“唯独”“唯”唯一”等也常写作“惟独”“惟恐”“惟一”,历来如此,本无疑义。然而近年来发明的电脑对文稿中的“唯独”“唯一”等等一律亮红,于是一些出版单位就跟着一律改“唯独”“唯一”为“惟独”“惟一”,不改即判为错误。这是大可不必的。为了辨别有力,我抄录了一些词书的解释和上千条古今的书证,希望能有助于使坚持者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