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德 《教师博览》2014,(7):24-25
<正>我们不说话,不等于没有话说。有时候,是别人磨叽得太多,自己不想说了;有时候,是自己顾虑得太多,最终无心说了。因为说了未必有人听,听了未必有人懂。不听,最多是失望;而不懂,叫人绝望。还是不说了吧,怕一出口,就伤了自己。有些人你不值得跟他说,有的人你不屑跟他说,还有更多的人,说了也是白说。遇不上合适的人,有些话就永远不必去说了,千百年,千万里,就让它烂在渺远的时空中。  相似文献   

2.
一傅雷先生出生那年,正赶上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这是巧合,也是宿命。大清朝气数将尽,不破不立,"新"气象万千,给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又注定了要遭遇乱世。过去一百来年,伴随着傅雷走过的,不太平的岁月远比太平时日多。熟悉傅雷的人会告诉我们,他生性耿直倔强,容易愤怒,早在读中学之际,就因为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他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且还是带头人,以他的天性和少年经历,若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者并不会令人意  相似文献   

3.
金丝猴之死     
张爱国 《少年文摘》2014,(11):29-31
不论对谁,过分的爱,就是伤害!我和阿流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去年冬天,大学同学李响给我打电话,说他当护林员的父亲病了,需要到医院看病,希望我们能替他的父亲工作一段时间。我和阿流很高兴,因为我们早就听说他父亲看护的那片林区有一群可爱的金丝猴。上山那天,天空阴暗,北风呼啸,大雪即将来临。进了山,  相似文献   

4.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5.
审稿台     
《中学生读写》2008,(11):144-147
<正>本期"审稿台"(?)名录如下:最具戏剧性的(?)文:《我们的糖先涩后甜》最具爆发力的(?)文:《如烟花般坠落》最具有黑马潜质的(?)文:《天又蓝纪念中学》最值得期待的(?)文:《除了爱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