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晚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因与杜牧齐名,因此有了“小李杜”的美称。晚唐诗歌虽然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进取,使诗歌的国度仍然一派绚丽灿烂,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为晚唐著名诗人,也是我国诗坛上最有特色的大抒情诗人。李商隐诗才高迈,情感丰富而一生命运多舛.困顿坎坷。他把这些坎壤多艰的生活阅历和心灵体验.用一枝细腻多彩的诗笔饱含着血泪都融进了作品之中。其诗典丽精工、缠绵幽渺,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别有情趣和神韵。李诗感伤哀婉的基调、含蓄朦胧的意境、精美凝炼的意象、绚烂瑰艳的色彩、和谐悦耳的韵律等,都是李诗跨越时代至今传诵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晚唐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无疑是翘楚人物,通常被并称为“小李杜”。他们两人是否也如李杜一般有着深厚的堪称文坛佳话的友谊,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前人偶有提及,几乎是众口一词,都从李商隐的赠诗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传论》里的观点为参照,结合杜牧的生平及大中三年的时代背景,可以见出横亘在小李杜之间的一些心理隔膜。  相似文献   

4.
寄远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在诗歌创作方面,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因此,杜牧的诗歌大多情致高远,笔力遒劲,不似当时诗坛上莺歌燕舞,男欢女爱的靡靡之音。同时,杜牧本人又多绮情柔思,故往往在峻峭之中,带有几分风华流美之情致。《寄远》一诗就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杜牧文词清丽、情韵跌宕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乐游原作为失落的帝国的象征,不仅激发起晚唐诗人小李杜深刻的现实忧患,还引发出诗人对宇宙、历史、人生的“繁华-衰落”命运模式的悲情体验和宿命论式的认知。在这种由同一符号的内在规定性所导引的共同情思之外,诗人创作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两诗在风格、意象等方面呈现诸多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邀。”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典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成通时期的诗人诗作,体现着小李、杜以后晚唐诗发展的基本走向。懿宗一代诗人数量颇为可观,作品得以传世者将近五十人。世事的混乱、儒道的衰微,逐步改变着咸通诗人的处世心态,他们不得不面对出世与入世的艰难选择。咸通诗歌在艺术取向上以平易浅俗为主,间有淡雅清丽之作,这预示着“元、白”与“姚、贾”两种诗风必将主宰唐末诗坛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逸.其后李成宗派而杜不成,……”(《艺概·诗概》)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曲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现就这一主题略作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9.
1.《诗经》又名《诗三百》,共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2.屈原,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创制了一种新诗体“楚辞”,《离骚》是他的代表作,其它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名篇。3.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继后又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其中王维的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文学史上的“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  相似文献   

10.
唐代元和年间的秀才崔郊虽然在《全唐诗》中仅存一首《赠婢》诗,但其中的“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不仅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还与晚唐诗人杜苟鹤的“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对酒吟》)共同孕育了“侯门似海”这个充满人生感慨的成语。《赠婢》中的“萧郎”指的是谁呢?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是晚唐诗坛最后的一抹亮光,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诗坛大放异彩,却因黑暗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过早地陨落,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作者杜牧,字牧之,著名文学家、诗人。陕西西安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他与同时期擅长抒情诗的李商隐,被人比作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因此被称作晚唐时期的“小李社“。杜牧的写景小诗《山行》,把秋天的美景勾画得非常明丽生动,给人以进取的力量。诗题“山行”,在山路上行走或傍山而行。前两句写诗人乍到山麓,仰视所见的秋景。“寒  相似文献   

13.
杜牧是晚唐重要的诗人,成就很高,和李商隐齐名,文学史家通常把他俩联系在一起,称为“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之并称“李杜”。杜牧在文学上有较进步的主张,他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又说:“以  相似文献   

14.
杜秋娘的《金缕衣》诗一般认为体现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对此诗的理解 ,关键是“金缕衣”三字。“金缕衣”是皇帝专穿的衣服 ,故此诗有更深层的政治隐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晚唐诗词屡遭否定评价.而时至1930年代,“晚唐诗词”却为诗人们所倾心钟爱,掀起一股“晚唐诗热”.究其原因,乃在于相似的时代境遇、相同的命运遭际与心境以及相通的人生志趣与审美志趣让他们与晚唐诗词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因而诗人们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对晚唐诗词尤感亲切,由此形成“晚唐诗热”.  相似文献   

16.
<正> 杜苟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台人,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唐王朝濒临灭亡的前夕,出身寒微,仕途赛连,长期过着“粝食粗衣”的愁苦生活,亲眼目睹了乱世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景,这就决定了他能够正视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成为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诗歌创作上,他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始终坚持“诗旨未能忘救物’”的创作宗旨,认为诗歌要“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起济世“救物”之作用,不能无病呻吟。这与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主张是一致的,在诗风衰落的晚唐诗坛这实在是难  相似文献   

17.
炼字     
晚唐诗人周朴极注重构思与炼字,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时人称他的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宋初有人偶得杜甫诗集旧本,文多脱误,其中《送蔡都尉》诗中“身轻一鸟”后掉了一字。当时几个人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后来找一正本,才知是“身轻一鸟过”。众人叹服。  相似文献   

18.
韩愈修辞技术好,故其诗未容忽视。中国文字特别在韵文中乃表现两种风致:夷犹、锤炼。夷犹表现最好的是《楚辞》,特别是《九歌》;散文则《左传》、《庄子》。锤炼要做到“坚而难易”,应如匠人之锤铁;锤字易死于句下,故应注意“结响凝而不死”。若夷犹是云,则锤炼是山,云变化无常,山则不可动摇。老杜最能得此。字之锤炼可有两种长处:一有力坚实,二圆润。韩愈诗用字坚实不及杜,圆润不及孟,但稳。韩云:“六字常语一字难”,每字不轻轻放过。退之诗能锤炼,故其诗字法、句法及客观描写好。如《山石》,“荦确”二字,好。二字对韩愈最合适,韩是阳刚、是壮美;若用“嶙峋”,是阴柔,是幽美。“星垂”可代表老杜,“山石荦确”可代表退之。音节好,散文可以成诗,老杜能之。学老壮者多不知此,仅韩文公能知之,“黄昏”、“芭蕉”二句皆散文而成诗者。中国文学史上有演变无革命,有之者,则韩退之在唐之倡古文为有意识者。  相似文献   

19.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题乌江亭》的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人称他们为“小李杜”。诗中所写的乌江亭是一个古迹,楚汉相争时,项羽被打败,在此自刎。对于项羽的自刎,不少人认为是一个“悲壮之举”,比杜牧晚出几百年的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就是持这个看法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进取。她要借颂扬项羽来表达自己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杜牧却并不认为自刎的项羽是什么“鬼雄”。战争不可预测,胜败是兵家…  相似文献   

20.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