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篇近作《春之潮汐》(载《钟山》1984年第2期)的卷首,从维熙写下了这样一段。“偶想”:“……人们在春天的大街上,摩肩接踵地匆匆而行,不知他(她)们都在寻觅着什么?”是“偶想”吗?不,这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想,也不是绝无深意的浮想,而是作家对《春之潮汐》思想题旨的形象表述,对美的追求的严肃思考。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人们在寻觅着美,作品中的人物在寻觅着美,作家自己也在寻觅着美,就象春之潮汐,此起彼伏。但什么是作家所要寻觅的真正的美呢?这就是作品所要给予艺术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艺术之途的变迁与追求-评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呼吸与细雨》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呈展着余华艺术之途变迁与追求的轨迹,其内蕴和本形态都昭显着作家从先锋到民间转变的气象,这既有作家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建,又有余华对现实解救的信心,心态的变化及一贯的精神气质,是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在从形而上的思索到形而下的凝视中,其价值评判,其艺术得失,都与余华对民间这一审美维度的理性审视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一宗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和艺术财富。作为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曹雪芹不曾写过什么小说作法或文学概论之类,但他以毕生的心血精力创作的《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正是他伟大的艺术实践,其中生动地体现着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见解。特别是小说第一回的楔子对于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想、探索曹雪芹观察和概括生活的奥秘是很有意义的。作者关于将“真事隐去”而用“假语村言”敷演故事的主张;关于再现生活必需“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的主张;关于打破熟套以求“新奇别致”的主张,都是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它贯串在《红楼梦》的整个艺术创造之中,启示我们去正确理解作家创作经验中那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李应玉 《学语文》2003,(4):37-37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东坡志林》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那优美闲逸的山水诗历来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他早期的一首抒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流芳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诗的巨大艺术魅力就在于奇巧的构思,凝炼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思亲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著名的作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他擅长小说、散文和剧本的创作,也写诗歌。因为多才多艺,兼擅众体,所以他在创作绘画或文学作品时,会相互借用这两类艺术的手法;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融合多种文体的写法,所以他的文学作品会呈现出文体互涉的形态,其散文名篇《昆明的雨》即深受这两种视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26):95-96
马笑泉(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套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愤怒青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等):王小波生前针对国内小说叙述艺术的贫乏,力倡小说的叙述艺术.其实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需要讲究艺术的.古人强调章法,这种章法就是散文艺术之一种.现在的语文教育,还是侧重于题材、主题、思想,也就是说,把“写什么”放在第一位,似乎“题材”一重大,“主题”一鲜明,“思想”一先进,文章自然就会好,“怎么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在《与无九书》中把自己的诗作按内容分为三类:“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因事立题”,谓之讽谕诗;“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翫性情者”,谓之闲适诗;“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者”,谓之感伤诗;三者之中,以《长恨歌》为代表的感伤诗甚为时人所推祟,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因为,在自居易的思想里,儒家传统思想虽占着主导地位,却还杂有释、道的色彩,他所“奉而始终”的是“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立身处世之道,而讽谕诗正可明其“兼济之志”,闲适诗恰能示其“独善之义”。  相似文献   

9.
著述思想,是作者对自己著书立说想法的说明。萧统编纂《文选》,不仅为齐梁 文坛一时盛事,而且功在后世。他虽未申明什么是自己的著述思想,但并不等于 他对此没有自己的看法,它散见于其诗文之中。本文的任务,即是要从萧统留下 貌似散乱无序的文字中总结归纳出其著述思想。萧统著述观念之模糊,是由其文 学思想中含有很浓厚的审美意味所决定的。在文学的实用功能、认识功能、教化 功能及审美娱乐功能中,萧统明显向后者倾斜。这就决定了他对文学的基本态度 是欣赏和把玩,在赏玩式审美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欲望的高级精神 愉悦,所谓“炎凉始贸,触兴自高,睹物兴情,更向篇什”(《答晋安王书》),这 种态度是昭明文学观念的精神底色,决定着他对文学的最基本态度,从而也最终 为响到其编纂动机和著述思想。这一点同刘勰等人相比,会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0.
“江湖”一词,有时专指长江、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蒹葭》中“江湖后摇落,亦恐岁磋跎”之“江湖”亦然。这首诗写在秦州,借蒹葭的摇落而自伤,并伤失志之贤士,其所伤者,当指因流放夜郎而飘泊于江湖一带的李白。一说“摧折不自守”,一说“青冥亦自守”,《兼葭》与《苦竹》有密切联系。在《苦竹》中,杜甫除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愿,亦希望李白在获赦之后也能如此。后来他在成都写《不见》诗,即呼唤李白:“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本文吸取了前人注释成果,在《兼葭》所隐喻的对象如两诗的联系方面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雅爱搜神”,犹如吴承恩酷好稗史。他们一个写猕猴王,一个写狐狸精,都继承两千年来的文学传统,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拿蒲松龄来讲,他的《聊斋》描写的生活面之广与形象之多,与他涉猎群书,从“残丛小语”和名篇佳作中汲取题材,锐意创新有关。不同的题材,固然会引起作家不同的艺术构思,相同的题材,也会因不同的处理而表现作家的创作个性。蒲松龄对传统题材的处理较常见的是撷取梗概,加以扩展。象《三国志·魏志·庞  相似文献   

12.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13.
张国光先生写了一篇《读<屈原列传>志疑》(以下简称<志疑>)。在《志疑》中列举了《屈原列传》八条“漏洞”,外加一条“疵议”,从体裁写法到思想内容,作了全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独到的艺术构思,说到底就是作家对生活的新发现以及他为了表达出这一新发现而创造的艺术手段。因此,在艺术构思上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既表现着作家对生活现实的独到见解,又表现着他在艺术上的新探求。方之是一个对生活和艺术富有探求精神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内奸》,就是一篇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独创性的优秀作品。它的深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猜神,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就如同照像那样,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摄取生活风貌的角度,方之在《内奸》里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现实的角度是独特的。谈到这一点,我不禁想起有关《内奸》遭遇的一件往事。那是一九七九年二月的一天,我在一次座谈会上见到方之,问他道:“老韩(他叫韩建国,方之是笔名),最近有什么新作?”他透过近视眼镜淡淡地一笑说:“有一篇,给打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说“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他的长篇小说无不体现着这一创作思想.他的首部长篇《浮躁》以政治和社会为视角,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作了整体的评判,然而作家因对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无奈而致困惑,因而在以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改从文化视角上寻找新的切入点,《白夜》、《土门》、《高老庄》即体现了作家以“文化批判意识”为核心的创作心理和文化探索精神.尽管作家的种种文化探索仍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16.
心与物,情与景,这是历代文艺评论家所探讨不已的理论课题。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主体的心理情感与客体的自然物象之间,仿佛总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西晋陆机第一次将心物对应关系引入文艺创造的审美范畴。他在《文赋》中说:“仁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子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这就是说,万物随时令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会引发观赏者相‘应的喜怒哀乐之情。到了六朝,刘娜继承和发展了陆机这一美学思想,他在《文心雕龙·物象》中…  相似文献   

17.
一诗歌原产生于集体劳动,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便出现了个人抒情之作,所以,《虞书》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这里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由何而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能派什么用场?继承《诗经》毛、郑衣钵,并广泛吸收、综合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新成果而主持撰写《毛诗正义》的唐代经师孔颖达,在该书的序言中便开宗明义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阐发:  相似文献   

18.
明代散文流派众多,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明代中叶的唐宋派。它反对拟古,更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为明代正确继承唐宋散文的传统,创造新的文风树起一面旗帜。在散文史上,的确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众多唐宋派作家中,如说成就最高的,首推昆山归有光。高中语文课本选入了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不仅让我们感悟了其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窥见唐宋派散文创作的思想及其风格。  项脊轩不过是一间小阁子,而容纳了人事沧桑之变迁;《项脊轩志》也不过是“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之恨事”下的几件家庭琐事,却带着感人的色彩。文…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思想内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同时作为思想大师和文学巨匠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形象分析我们决不能忽略这一点。他在《呐喊》、《彷徨》中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让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社会意识状况的图景。其创作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对本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状况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他为这些认识的表现找到了适当的艺术传达方式,这集中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方法方面。  相似文献   

20.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这是柳宗元在创作《永州八记》之前所写的《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的两句诗,它告诉我们,《永州八记》决不单纯是模山范水之作,而是象屈原写《离骚》一样,寄托着深沉的愤慨的。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是元和四年(809)秋天写的。柳宗元自从永贞元年(805)冬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他名义上是担任州司马的小官,实则是个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的罪犯。在当时,司马多半是由“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这是一个没有一定的实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