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一定时代的艺术是该时代文化精冲的美的再现。同时也必受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是和汉文字的产生交织在一起的。说到中国书法的起源,总要追溯到殷商甲骨契刻的时代。甲骨文最先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故都旧址)出土,又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在河南侯家庄发掘殷代陵墓,获大龟七版。这两次出土揭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一页。这些出土物记载的是从盘庚迁殷至殷亡的273年间王室贞卜的记事文字。字体则由于多用铜刀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呈现笔划大多平直,结体大小长短无定,章法无一定格式的特点。使用甲骨文的殷商社会,已进入了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铸或刻在钟、鼎…  相似文献   

3.
敦煌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坤 《寻根》2005,(4):23-29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古代遗书总数超过5万件,从内容上讲,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最直接、最珍贵的材料,而从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本身来讲,它同样是我国文字书写艺术史上难得的珍品。因此,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4.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明代书法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他的右手拇指旁天生长了一个小指,所以有号为枝山,又号为枝指生。他出身名门,父亲祝颢,官至山西左参政,外祖父徐有贞,官至大学士,封武功伯,能诗善书。岳父李应祯以善书授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对阿拉伯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会为我们提供理解不同文化的途径,消除中阿两大民族文化上的陌生感。阿拉伯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门艺术令他们引以为自豪。在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建筑物上,各种颜色的石头巧妙地镶嵌在一起,构成精美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7.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涪翁,官至吏部员外郎。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开江西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称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今属上海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与《画禅室随笔》、《筠轩清秘录》、《学科考略》等并行于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由陈人隋,曾学书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法师,得二王真传。贞观初,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为唐初名书家之一。卒于唐贞观十二年 (公元638年)。享年81岁,赠礼部尚书。谥文懿。虞世南曾为弘文馆学士,又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所以常与太宗讨论经史书法。《宣和书谱》说唐太宗有一次临王羲之的字帖,因“戬”字的“戈”脚写不好,让虞世南补上,后拿给谏议大夫魏征看,魏征曰:“今观圣书,惟‘戬’字‘戈’逼真”。太宗听了非常感慨,说虞世南对王羲之的笔法体会最深…  相似文献   

10.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幼刻苦好学、博涉文史。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他擅长楷书,书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洵,能登堂入室,别开生面。他的书法,揉隶书《礼器碑》的瘦劲整饬和王羲之行楷书潇洒姿媚的长处,又融欧虞为一,方圆兼备,波势自然,结体方正,用笔舒展,节奏感强,欧阳洵很器重他。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到身边寂寞,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时,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太宗大喜,把宫中所有购求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都叫他鉴定真伪。褚遂良详为鉴识,备论所出,无一错误。可见褚遂良…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且又酷爱书法,推崇二王。书法界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斗,初唐书法家中就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最负盛名,史称“初唐四家”。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湖南长沙县...  相似文献   

12.
董玉京 《寻根》2000,(3):39-39
《甲骨文书法艺术》为董 玉京先生新作。 董玉京先生为我国已故 考古学家董作宾(彦堂)先生 之哲嗣,因其家学渊源,对甲 骨文与甲骨学亦有深厚的研 究。甲骨文书契,有肥,有瘦, 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有 顽廉儒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 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甲骨 文书法艺术》从甲骨文的特 性、甲骨文书体风格的分期、 甲骨文书法的派别、甲骨文字 的艺术、甲骨文“文字画”等方 面,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进行 了全面而浅近的论述。书中选 录的名家甲骨文书法作品,既 可供研究者鉴赏品味,也是初 学者难得的范本《甲骨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3.
倪元璐 ( 15 93— 164 4) ,浙江上虞人。字玉汝 ,号鸿宝。明朝天启二年( 162 2 )与黄道周、王铎同登进士第。官至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等。崇祯末李自成攻陷京师时 ,自缢殉国 ,谥文正。倪元璐从小聪颖 ,喜欢读书 ,品格超群 ,他 5岁时咏读诗篇过目不忘 ,17岁时郡县监司三试第一。他能诗文 ,工画 ,其书法尤享盛名。 19岁时 ,他写的扇面 ,曾受到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的称赞。倪元璐所处的崇祯时期 ,正值宦官专权将明朝政治推向腐败黑暗的深渊。农民起义军横扫中原地区 ,关外的后金政权步步进逼 ,明朝统治者不断通过加派赋税来维持…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321~379年,或为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小字阿菟。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南),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 ( 1 879- 1 96 4 )原名伯循 ,字右任 ,后以字行。笔名神州旧主、骚心、太平老人等。号髯翁。祖籍陕西泾阳县斗口村。 1 879年 (清光绪五年 ) 4月 1 1日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一贫寒家庭。不满 3岁 ,生母赵氏病故 ,遂寄居伯母房氏外家 ,得如亲生之抚爱养育。于右任自幼深明事理 ,为了帮助家里 ,6岁即随乡童山野牧羊 ,7岁受业于三水 (今旬邑 )老儒第五先生 ,“以流离之子 ,竟为学生矣”。 1 1岁 ,为有利于他的学业 ,伯母携往三原东关 ,依族三祖重臣公 ,入名塾毛班香先生私塾 ,毛师学识渊博 ,执教甚严 ,在三原享有盛誉。于右任在…  相似文献   

16.
书法审美,即书法欣赏,是人们阅读书法作品时所引起的一种富有感情和想象力的思维活动,是对书法作品的字体结构、点画线条、神采气韵、章法布局等的综合感受和认知评价.审美能力的高低,与欣赏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王再承 《寻根》2023,(1):81-87
<正>在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书法可谓能最直接、最全面地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书法艺术世界。甲骨文书法作为中国书法源头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别署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陕西华阴人。因生于癸巳年,又号癸巳人。天祜二年(905年)杨凝式32岁登进士第,至后汉时任职太子少师,故世称“杨少师”。杨凝式出生望族,父亲杨涉在唐哀帝时任宰相。907年,朱温废哀帝而自立梁朝,命宰相杨涉率官献玺。社会变迁,政权迭更,对杨凝式来说是一个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这个约定俗成的定名,是近数十年的事。根据我统计,从甲骨文发现至今总有SO个异名,可能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从命名的方式来分析,大致可分为如下六类:1.以质料代名。如称“龟”、“龟甲”、“甲骨”、“龟甲兽骨”等。2.以文字内容属性命名。如称“卜辞”、“贞卜文”、“贞卜文字”、“商卜文字”、“甲骨卜辞”等。3.以书写文字方式命名。如称“契”、“契文”、“殷契”、“刻辞甲骨”、“兽骨刻辞”、“甲骨刻文”、“书契”、“刀笔文字”等。4.以文字所出遗址命名。如称“殷墟文字”、“殷墟遗文”、“安阳遗宝”…  相似文献   

20.
牛达生 《寻根》2012,(2):28-36
书法,不言而喻是指文字的写法。凡写字的人都想把字写得美观好看,因而文字书写的美化,便成为传统的民族艺术。从魏晋到唐宋,汉字的书法艺术达到极高的境界,出现一批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书法珍品。西夏受唐宋书法艺术的影响,也发展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