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比耐公式出发,结合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对类氢原子电子的量化椭圆轨道,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推导,并在此基础上,对轨道的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保军 《天中学刊》2000,15(5):11-12
从椭圆轨道方程出发,结合有心力中场中角动量守恒和索末菲量子化通刚,简明的推出了类氢原子的量子化椭圆轨道和能级。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子受到平方反比引力作用的动力学经典理论,并利用索末菲量子化的两个独立条件推导出类氢原子中电子的量子化轨道和能量。  相似文献   

4.
量子力学发展史上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对氢原子光谱和化学元素周期律给予了相当满意得解释。氢原子理论,通过Schrodinger方程可以严格求解,还是了解复杂原子及分子结构的基础。文章基于Matlab,根据氢原子薛定谔方程的结论,建立角动量空间量子化模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加强物理模型实质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量子化通则和椭圆参数方程推导电子椭圆轨道的长半轴a和短半轴b与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nφ、径量子数nr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耐公式出发,结合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和维里定理,很简单地推出了氢原子在非相对论领域内轨道及能量的量子化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玻尔轨道量子化条件并未列入学习内容.但在“强基计划”校测试题中,玻尔量子化条件是重要的考点,梳理玻尔轨道量子化条件,进行应用分析,旨在为相关考生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个精确的量子化条件,以及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应用经典理论的轨道理论和量子理论推导玻尔-索末菲轨道条件,并且分析了几种微观体系的运动情况,讨论粒子的运动能量.  相似文献   

10.
玻尔原子理论是“强基计划”试题的重要考点,本文对其中量子化条件进行梳理,并通过实例显化量子化条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松林 《教育科学》2006,22(4):37-40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弱简并条件下量子系统中粒子的交换对称性对热力学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对称性导致粒子间相互作用出现附加吸引势,交换反对称性导致附加排斥势的出现,从而使得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出现修正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半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研究辐射场与二能级原子(量子位)的相互作用。将量子力学体系视为量子逻辑门,得到量子体系演化的幺正变换的矩阵表示,论述把量子力学体系波函数与量子逻辑门的输入输出态统一起来的方法,得出辐射场与原子相互作用能实现量子逻辑功能。结果有利于指导在实际中选取合适的遵守量子力学定律的两态系统完成量子逻辑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曾子作《象传》的可能性、曾子作《象传》的证明以及曾子作《象传》的目的三个方面,论证了《周易·象传》与曾子的关系,认为《周易·象传》为曾子所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半导体量子点导带中电子的自旋作为量子信息的载体,设计了量子计算的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利用量子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操作只是单量子位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五彩石印技术开始传入上海,其制版方法主要有"毛石"与"光石"两种,用于印制钱票、月份牌、仿单、舆图及书画等物,当时较为著名的五彩石印书局,有富文阁、肇记、中西、藻文等十数家.民国初年,上海五彩石印业成立了自己的同业组织,对彩印价格、公平竞争等事项进行了规范.从印刷史的角度而言,五彩石印术,充当了传统木版套色印刷与现代彩色胶印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17.
提出方势阱模型,研究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的性质,求出费密能量,然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主要依托的经济。它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几个特征。知识经济的鲜明特征,为高校德育改革创造了机遇,并提出了挑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需要构筑德育新体系,以实现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创新,并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