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生活”是“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格外引人注目的新话题,对川菜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川菜的消费习惯、制作特点、历史沿革等方面入手,研究“低碳时代”川菜的发展潜力,提倡发挥区域优势,整合“生态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川菜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有效转变,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川菜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麻,是川味的特征之一。这个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蜀中自古盛产好花椒,而花椒久远的民俗传承又使它具有丰富的化内涵。四川人爱说某道菜主要是吃佐料,其实讲的就是欣赏这道菜所附丽的川菜化。  相似文献   

3.
自1908年日本一位化学家从海带中发现了可以增加鲜味的物质——谷氨酸钠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味精被广泛添加于食物中,使汤、菜肴变得更加美味可口。味精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氨基酸类调味品,因此,在菜肴中适当地添加少量的味精,有助于体内...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南部,面积301263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意大利是由古罗马帝国演变而来,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也相当发达。意大利的菜肴源自古罗马帝国宫廷,有着浓郁的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的膳食情韵,素称“欧洲大陆烹调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意大利菜多以海鲜作主料,辅以牛、羊、猪、鱼、鸡、鸭、番茄、黄瓜、萝卜、青椒、大头菜、香葱烹成。制法常用煎、炒、炸、煮、红烩或红焖,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带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视牙齿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弹性为美,形成醇浓、香鲜、断生、原汁、微辣、硬韧的12字…  相似文献   

5.
谈讽喻诗     
谈讽喻诗孟昭燕在谈箴言诗时我们曾拿画家作画打比方。如果诗人的肖像画既不用工笔画法,也不用写意画法,而在画漫画了,那诗就会是讽喻体了。元代张鸣善有一首曲子小令《普天乐》,曲文是这样的:"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料理起源于日本列岛,是根据日本风土人情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菜肴,也被称为"和食"。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而且食材和烹调方法很注重季节感。日本料理是被世界公认的烹调过程最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这造就了日本料理精致而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出现了一些名震天下的料理达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在日本寿司界,如果说小野二郞排第二,那么没人敢称第一。现年94岁高龄的小野是全世界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在日本国内的地位极高,其"寿司之神"  相似文献   

7.
关于重编中国通史教科书的几点考虑刘宝才怎样重编中国通史教科书,应由史学大家来谈,笔者本无资格。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有所考虑。既有所考虑,不得不提出求正。既要求人指正,就要明白言之,不用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话头掩饰自己的观点。以下所说,即抱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政府要确保所有中学生学会烹调8种不同健康菜肴的计划,英国中学将为青少年开一门烹饪课作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去了世界上不少的地方。每到一处除了领略当地的风光和习俗之外,另一件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尽快找到一家中餐馆,以备自己的肚子在不能长期接受当地饮食的时候来救急。自己虽然不太懂得烹调术,但是一看到放在餐桌上的碗、筷,吃到中国菜特有的味道,尤其是那些早就被全世界都认定是中国风味的菜肴时,思乡之情便会马上得到缓解,幸福感自然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重九登高     
李道和 《寻根》2003,(5):50-54
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这一天要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除灾求寿。这是一个起源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节日。登高,是古代多种场合或时日中较为常见的习俗,也是重九习俗的核心,重九的登高可以在各种地方条件下进行,登临之处既可以是山峦、城墙,也可以是楼阁、台榭,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陈列手段包括陈列设备、道具、采光、色彩、音像等围绕展品所使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艺术方法,"物"即实物、标本。陈列手段与物之关系是陈列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博物馆一直以物为中心开展工作,陈列展览始终围绕着物做文章,遵循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制作。目前,在全国博物馆扩建、改陈和新建的热潮中,设计独特、形式新颖的陈列展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陈列展示手段也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的背景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陈列手段对物的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有否科学的陈列手段成为衡量陈列展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说“鲜水”:康巴草原民族交通考古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记录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鲜水”,可能与曾经在康巴草原保留历史文化遗存的少数民族的活动有关。康巴草原曾经是历史时期西部民族活动与迁移的走廊,考古资料可以说明这一地区也成为文化交汇的纽带。地名“鲜水”,也成为我们考察中国西部草原南北通路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东北长大的。70年代中期物资匮乏,粗粮细做几乎是那时候家家都在思考的主题。我家当时有位俄罗斯邻居,主妇是位叫斯捷卡娅的胖大婶,他们全家4口人来中国定居十几年了,汉语虽然讲得不算流利,可同大家相处却较为融洽。每逢周末,他们总要搞伙食改善。一般说来,他们的经济条件要多少强于我们,能吃到鸡、牛肉,他们一旦做了他们认为不错的菜肴时,都忘不了给隔壁的我家拿些来意思意思。当然,我们也投桃报李,回送些自家腌制的时令小菜。有一次,斯捷卡娅大婶端来了3张炸成金黄色的薄饼,油光可见、香气四溢。我心急,拈起一片匆匆…  相似文献   

14.
法国人与鲜牡蛎徐振强鲜牡蛎是法国人最喜爱的海味,圣诞晚餐、招待贵客,都离不开它。当人们围桌而坐,用一种特制小刀撬开鲜牡蛎的外壳,再往色泽如玉的牡蛎肉上挤洒些柠檬汁,然后用小叉子把它送进口中,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牡蛎,又叫蚝,是一种海生的软体动物,灰褐...  相似文献   

15.
甜美型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选择甜美型化妆法会锦上添花,稍圆的脸庞是甜美可爱的主要因素。化妆时,眼、唇等部位要描得圆润。如果面颊略显瘦削,那就要涂得丰满些。太瘦的人不宜采取这一化妆法。颜色需用带白的粉红、带白的黄色等柔和色彩,以显现丰润鲜嫩;还可参照孩童的脸色,以暖色系为中心,表现出热烈活泼的容颜;衣服也要选用柔和色彩。肤色白皙,脸颊就显得丰满;粉底用白调,再扑上白化妆粉,显得有松软感。胭脂用浅粉红色,稍加晕染。笑口常开是甜美型装扮的要诀,因此唇角要向上画4~6毫米,嘴唇中间的“山”形要涂得圆滑。唇口…  相似文献   

16.
藏明 《华夏文化》2014,(3):25-27
正一、冯友兰对"阴阳家"源起的论述"阴阳家"是阴阳五行家的简称。其究竟发端于何处?阴阳之为"家"始于邹衍,所以,要想弄清阴阳五行学派究竟源自何处,就必须对邹衍思想的源头进行探究。据《盐铁论·论儒》载:"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终始之论,卒以显名。"可见,邹衍最初可能是习儒学的。除此之外,司马迁还认为,邹衍思想的核心是"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从作为驾车的牛、祭祀的牛,到进行田间耕作的耕牛,进而又转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反映了耕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角色的转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写照。耕牛在传统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一说:"求之六经,古牛惟以服车,不用以耕。《书》曰:肇牵车牛远服贾;又曰:放牛于桃林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徐福的名字广为人知,除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正式记载外,还有很多关于徐福的传说。在日本也是如此,众多的传说中,多数与他的文化传播和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的故事有关。但也有与徐福有关的爱情故事。佐贺县是传说中徐福在日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当地人们至今仍以各种方式怀念着徐福在农耕、养蚕、医药方面的功德。例如,佐贺县每50年要举行一次盛大的金立神社祭祀活动。金立神社50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其实就是对徐福的感谢祭,同时也追寻传说中徐福从登陆地到金立山之间的历程。祭祀活动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将…  相似文献   

19.
在东江上游粤东北客家山区,“东坡腿”这道名菜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东坡腿”的得名相传与北宋时期大学家苏东坡有关。苏东坡不但是个学泰斗,据说也是一位美食家,他对饮食化很有研究,善于用普通的食物创成鲜美可口的菜肴。这些菜肴随着他的名气逐渐广为流传,人们便以“东坡”为之命名,如“东坡肉”、“东坡鸡”、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知道王光利是9年前,那时他还不算专业导演,凭借对电影的一腔热情,他拍着那些充满探索的实验影片。后来断断续续知道他的某部作品得了国际上的奖,却一直也没有找来看看。2001年一部叫《横竖横》的影片使王光利被观众真正地熟知了。这位从未受过电影专业训练的导演竟然是用一种非常态的方式拍摄了一部非常态的影片。 《横竖横》在下述几方面都创下国产影片纪录。首先,其投资只80万元人民币,创近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投资最低纪录;其次,该片可谓中国第一部完全真实的“真实电影”,影片是由真正的下岗职工演自己的生活;再者,除了对“演电影”一无所知的6位下岗职工外,影片没有聘专业演员;整个拍片过程完全采用实景拍摄,省去了布景、灯光、道具、服装,不使用轨道车、升降机、稳定器,大部分镜头是肩扛摄影机完成的,摄制组只保留了导演、摄影和录音3个人,仅12天就完成了拍摄。影片中没有特别创作的音乐,只选择性地保国了客观音乐;人物对白完全采用上海方言,这一切都构成了影片强烈的纪实风格。 拍片时,“演员”不用看剧本,不用背台词,也不知道每天将拍摄哪些镜头,早上由导演筒要地说明要拍摄的场景,“演员”只要回忆当初发生的事情.寻找回到过去的感觉,进人状态后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