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性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生态课堂观则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在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课堂控制和学生自主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领域中必然遭遇的一个基本难题,也是课堂师生关系失衡的一大重要原因。探寻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解决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绩效、完善生态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范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28-29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取消后 ,我国农村逐步实现了“乡政村治”的行政格局。尽管目前有些地方存在非良性对接的现象 ,但从理性发展的角度分析 ,在社会学理论层面上蕴涵着制度创新的意义 :一是权力结构创新 ,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 ;二是政治体制创新 ,实现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三是管理功能创新 ,做到了行政调控与自我调控的相互补充。坚持实践与完善这一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长治久安 ,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永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3):40-41
初中生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出现不正常下降,原因不只是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环节问题,深层原因是初中教学的对接功能出了问题.在分析造成原因的基础上,揭示出加强初高中数学对接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学生主体性提出课堂对接教学的四条策略:主体性对接——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适切性对接——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方法性对接——提升学生的学力发展,情感性对接——获得数学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中小企业人才结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人才。新农村建设给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农业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为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何引导农林院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当代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双向互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欧阳儒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4):114-116
作为形式化论辩教学范型的大学生课堂辩论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操作则是发挥上述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1月17日,北京大学宣布与部分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供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据悉,“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规划、指导及组织工作由“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11.
姜命珍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3(3):80-8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性,思想行为表现为多层次性,其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又具有多向性。正是这种多元性、多层次和多向性,使大学生的心态呈现出矛盾的两重状态。本文对大学生的两种心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矛盾心态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邵锦秀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05-406
在政府的各项职责中,就业是其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就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根本,历来备受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的主力军,其就业状况更是关系到国家大局。政府在促进和保证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即从政府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所出现职责缺失现象出发,对如何明确政府职责定位进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程洪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107-109
对高校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危机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大学生预警机制十分必要。构建大学生教育预警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学风建设警示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指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和学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4):67-70
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其中有些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些动机则是消极的,造成学生学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要针对这些情况,适时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孔婷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22(2):41-43
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的社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一些实施方案,明确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就业指导方向不同,详细提出了各阶段的指导内容. 相似文献
19.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秀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5):154-156
运用Y-G人格测验量表对艺术类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群体具有很多共同的优秀品质——自信、乐观向上、精力充沛、积极进取;但二者在循环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循环性、主观性、非合作性等人格特质方面,艺术类女大学生与一般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两类群体的人格类型均以稳定积极性和混合型居多.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应注意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如合作意识、较高的挫折承受力等. 相似文献
20.
刘聪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3+73-6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改造主观世界,与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劳动者相结合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论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与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