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2.
任志萍 《新闻界》2006,(3):52-53
很长的一段时期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星现着一种“大足球”倾向,各类体育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将比较大的报道空间和报道重点放在了足球项目的报道上,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市报、晚报等,都给“足球新闻”留出了相当的版面。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足球赛事新闻语篇,语料主要来自《体坛周报》、《足球》《足球周报》等报刊以及搜狐体育等网络的文字报道,不包括照片、图表、图像、声音等符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日前先后从报上读到由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评选的《1988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以及由体育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1988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我把这两则标题完全相同的评选结果细心作了一番比较,发现两者虽然有六条(水上运动、女排、乒乓球、围棋、举重、农运会和城运会)的内容基本吻合,但从其它四条的内容以及十条的排列顺序上,不难找出两者之间的某些差距。其一,体育报和中央电视台评选的第一条是:“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第24届奥运会……金牌数列第  相似文献   

4.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5.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就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敬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闻就高达50%,除“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外,其它4篇都是新闻翻译作品。对四篇新闻翻译再进行分析,“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和“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分别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新西兰先驱报》,其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闻网盘点2010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中,赫然排在第三位的一条假新闻,刊播媒体是北京某报。本来这已经是旧闻,过去一年多了,况且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无须再提。但是据笔者所知,处理这条稿件的相关编辑至今不认为这是一条虚假报道,甚至认为把这条  相似文献   

7.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都市类报纸《晶报》,创刊5年多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报道客体——报道内容和报道对象,在各类市场化媒体竞相争抢未经证实、耸人听闻的假新闻时,恪守自己的报道原则,不跟风,不炒作。严格践行“核实、核实、再核实”和“深入、深入、再深入”的新闻准则。慎思明辨,细心选择,认真把关。多年来从未采写刊发过一则引发负面影响的假新闻,也杜绝了若干被其他媒体热炒的假新闻在本报出现,在深圳读中树立起较高的公信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介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两年评出“十大假新闻”之后,去年又刊出《十大假新闻》,编者按中有段话发人深思:“……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抵制假新闻这个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前,有必要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在我国出现的典型的50条假新闻。这50条假新闻每年都公布在上海的《新闻记》杂志上,前四年揭露假新闻并予以排名,还仅仅是这家杂志一家,而在“评选”2005年的十大假新闻时,就有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杂志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家参与。  相似文献   

10.
从"06年十大假新闻"谈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缺失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本刊启事     
《新闻记者》2007,(2):64-64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之后,如前五年一样,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近日,收到华商报社来函,表示“十大假新闻”之一“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并非《华商报》原创首发,希望本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科技正越来越强势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科技报道也由此成为新闻主流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各种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传播的快捷、及时等特性,成为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众理解科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报道升温而“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还有一些虚假科技新闻的泛滥。形形色色的假新闻《北京科技报》近年来每年都会评出十大科技骗局,以今年评出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为例,这“十大”包括:泰山老虎人间蒸发、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伪科学成诺奖之星、3万元兜售院士、…  相似文献   

13.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杂志社:贵刊2005年第一期刊发了《2004年中国十大假新闻》,其中第9条为《大批“毒面粉”流入黄石》(载《楚天都市报》2004年10月10日)。我们认为,此文对此事的认定不符合事实。现特向贵刊回复相关情况。湖北黄石工商部门查处河南“豫花”增白剂超标一事公开报道后第3天,河南有关方面通过湖北省主管部门,要求媒体不再追踪此事,厂家代表也对媒体表示将回收此批次面粉(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2/06523898257s.shtml),同时要求媒体更正错误引用的标准。但是,《中华工商时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在此后的报道中称“豫花…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在现场解说意大利—澳大利亚比赛时,因在最后三分钟情绪异常激动,高呼“意大利万岁”,并对失利的澳大利亚队语带嘲讽,引发了球迷和网民极大争议,形成“挺黄派”和“倒黄派”,新浪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黄健翔解说的态度,前者略多于后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对于中国的体育新闻人,正如西班牙《体育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的一样:“在中国,这样的世界杯评说员并不少见”。而如此数量庞大的“挺黄派”,说明这种“并不少见”的体育新闻中传达的某种舆论导向已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两年前,一个寒冷的深夜,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催生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杯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于是,心灰意冷,退意萌生。转眼,又近年底,新闻界的不少朋友希望我们继续评选“2003年十大假新闻”,认为这项工作虽然艰苦,却很有意义。既然社会需要,同行欢迎,读者爱看,我们也就义无反顾,只有将新闻打假进行到底了。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其自身具备许多新特点。网络媒体凭借其特殊的报道风格,使得受众对网络的依赖加深。体育运动越来越受欢迎,体育新闻的报道也成为了各大网络媒体竞争的一个方面。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凤凰网关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及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最后一天即2010年7月12日与2014年7月14日的报道为样本,分析网络媒体体育新闻的报道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华商报》刊发的“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2.《兰州晨报》的“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3.《华西都市报》的“扫墓祭祖烧“别墅”将被查处”;4.《上海证券报》“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5.《新化报》“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6.《信息时报》“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7.《今日早报》“大雨袭杭百舸归”;8.《中国经营报》“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9.《民主与法制时报》“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纪委代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